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海軍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指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開啟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新航程,無論是思想政治建設、實戰化訓練、裝備建設還是人才培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民海軍大抓實戰化練兵,加快推進由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首艘國産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等主戰裝備相繼入列,為戰鬥力生成打下堅實基礎;新型人才方陣崛起壯大,一批能打勝仗、視野廣闊、能力全面的新型艦長、艇長走上強軍舞臺;從遂行“和諧使命”任務到向東加運送救援物資,以實際行動忠實踐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人民海軍已經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力量。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
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3週年紀念日。黨的十八大以來,被譽為“流動國土”的中國海軍航跡覆蓋六大洲、四大洋,代表了中國形象,備受國際關注,尤其是中國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萬噸級驅逐艦南昌艦相繼入列、形成戰鬥力,成為海軍十年大發展的最直接“見證者”。
山東艦副艦長: 爭取擁有更多航母的“飛行駕照”
4月22日,中國海軍發佈首部航母主題宣傳片《深藍!深藍!》,引起外界對中國航母發展的廣泛關注。
作為一名飛行員艦長,國産航母山東艦副艦長徐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的中國海軍一定會擁有比今天數量更多的飛行員、航母和艦載機,擁有更強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從而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2012年,為挑戰最難的飛行項目,徐英從一名普通戰鬥機飛行員轉型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2013年,中國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標誌著航母部隊戰鬥力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飛行員團隊,徐英他們面臨的是一個陌生的空白區:沒有技術,更沒有任何經驗,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十年過去了,中國航母事業從無到有,經歷了從單航母到雙航母,從晝間到夜間,從近海到遠海,飛行員和艦載機從少到多的發展歷程。“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航母航行海區越來越遠,每天的飛行架次越來越多。”徐英説,“作為航母事業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充滿信心。”
徐英認為,現在中國航母發展已經跨過了最初始的“摸索”階段,現在是“提高、拓寬、開拓、加速”階段,也是戰鬥力加速提升的階段。他表示,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的發展分為“能上艦”“能作戰”“走出去”三階段。“著重需要發展的是以航母編隊的形式走向更遠的海域,出動更多的艦載機架次,不斷提升在遠海大洋執行任務的能力。”徐英進一步解釋,“我們需要到更多的陌生海域、更複雜的天氣、海況下執行更加複雜的任務,配合的兵力會越來越多,這就是戰鬥力提升的階段,無論是飛行員、艦機融合,還是整個航母編隊,都面臨任務轉型,這也是航母編隊形成作戰能力必須要跨過的一關。”
2021年,徐英走上了海軍山東艦副艦長的崗位,崗位變化讓徐英對航母和艦載機的感情更深。“原來作為飛行員對航母關注點多集中在飛行條件、保障條件等方面。現在作為副艦長,不僅要關心航行組織保障、艦員和飛行員的生活起居,還要關注裝備的工作狀態,武器的戰術性能和使用,這些工作都讓我和航母融合得更深。這樣的融合同時又有助於我飛行技能和艦艇操縱技能的提高,因為我知道飛機和飛行員想要什麼樣的條件,就會努力操縱艦艇創造出這種條件。同時,因為知道航母操縱不僅要考慮甲板風,還要考慮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編隊位置等很多因素,所以在空中飛行時會對這些條件的變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思想上、技術上的預想準備。”
談及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飛行感受是否有所不同,徐英錶示,因為兩艘中國航母的性能接近,所以起飛和著艦是一樣的。即便設計上有一些細微差別,也不會對飛行員的操縱造成太大的干擾。當然如果在這兩艘航母上都飛過,飛行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還是會得到很大增強的,畢竟取得兩艘航母的“飛行駕照”,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徐英強調,“未來中國海軍一定會擁有更強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能更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為飛行員,我也希望自己跟隨海軍步伐,爭取擁有更多航母的‘飛行駕照’,積累更多著艦次數和飛行經歷,這是飛行員價值和能力的體現。”
遼寧艦一級軍士長:從首次放飛時的興奮到常態化後的平靜
一級軍士長張乃剛是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航空保障部門某區隊長,負責操縱止動輪擋。通俗地講,張乃剛與2012年紅遍全國的“航母Style”中,身著黃馬甲的起飛助理一樣負責殲-15艦載戰鬥機放飛工作,而且是殲-15放飛前的最後一道關口。
“作為起飛站操作員,我的職責是按下釋放按鈕,放飛殲-15艦載戰鬥機。”身著黃色馬甲、戴通信頭盔和防風鏡的張乃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日常戰位是在航母飛行甲板舷邊起飛站。每次艦載機滑躍起飛,在發動機達到最大推力前,止動輪擋要對艦載機進行止動。而當起飛助理給出“航母style”手勢,張乃剛則需要按下止動輪擋釋放按鈕,此刻止動輪擋快速釋放,艦載機在轟鳴中滑躍升空。
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交接入列,中國進入航母時代。當年11月23日,張乃剛按下了釋放按鈕,殲-15首次成功完成了滑躍起飛。他回憶説,當時“心情特別激動,無與倫比的興奮。”此後的歲月中,成長帶來的突破則歸於平靜。十年間,遼寧艦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壯大:攻克夜間起降技術難關,殲-15進行晝夜間空中夥伴加油,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以前的高不可攀,現在日趨平凡、常態化,隨著放飛艦載機架次不斷增加,數據不斷積累,我們保障經驗越來越豐富,面對更難更重的任務也沒有畏懼感,自信一定能做到。”張乃剛語氣平靜而堅定。
國家強大的實力以及一次次實戰化訓練錘鍊的能力讓中國海軍的自信心不斷增加。2021年中國海軍成立72週年之際,“人民海軍”新媒體平臺用72張圖片展示了人民海軍72年的滄桑巨變,其中包括美軍“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與中國航母遼寧艦並排航行的照片。張乃剛説他注意到了相關報道,“我們並沒有特別驚訝,雖然當時兩艦距離很近,但那天我們按計劃照常進行訓練。艦上工作人員會拍攝製作節目在本艦電視臺播出,電視挂在餐廳,大家都停止吃飯去看節目,討論很熱烈。很多在艙內工作的艦員並不了解甲板上的情況,但這樣的畫面激發了每個人的榮譽感和練兵熱情,這是一次最好的教育。”
1994年入伍的張乃剛已經度過了28年軍旅生涯,他説過去十年是海軍發展最快的十年。“遼寧艦是中國海軍的首艘航母,舉世矚目。執行任務時,我們經常能看到055型萬噸大驅、075型兩棲攻擊艦等大型水面艦艇,會感慨海軍建設的快速發展,這其中最為自豪的是看到兄弟部隊的成長壯大。” 張乃剛談到兄弟部隊時分外親熱,他説的兄弟部隊是指國産航母山東艦。“雖然山東艦入列晚,但它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國産航母,我發自內心地祝福他們走得更遠更穩。”張乃剛對山東艦的親熱不僅出於同為航母人的自豪,還因為山東艦的很多艦員都來自遼寧艦。遼寧艦不僅為兄弟單位輸送了人才,還進行了裝備保障等各方面的培訓,因此無愧於“海軍建設一顆種子”的稱號。
張乃剛無數次暢想過下一個十年中國海軍的模樣,“我憧憬過,下一個十年如果再有海上閱兵,我們的大型水面艦艇會更多,戰機機型會更多,新式裝備會更多……海軍發展確實很快,會有很多突破,我的想像力不一定能跟得上未來的現實。”
南昌艦艦長: 跨洋越海,現在我們心態非常開放
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南昌艦(舷號101)的列裝意義重大,它是中國戰鬥艦艇中設計理念最先進、噸位最大的艦艇,標誌著中國海軍驅逐艦實現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南昌艦艦長周明輝大校曾先後在青島艦、西寧艦等多型艦艇上工作,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十年來中國海軍艦艇的跨越性發展,艦艇運用理念也有了巨大改變,尤其是新型艦艇一定要到遠海大洋進行盡可能多的磨礪,更有助於後續艦艇戰鬥力的提升。
2020年1月12日,南昌艦在青島入列,正式成為中國海軍大家庭中的一員。時至今日,南昌艦已數次吸引了公眾目光,成為“焦點艦艇”,其背後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周明輝對此一一做了解答。
首先,南昌艦“首秀”引起轟動效應。2019年4月23日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中,南昌艦以驅護艦編隊首艦的身份在世人面前亮相。在艦艇家族中,未入列即參加閱兵等重大任務的待遇並不常見。雖然時隔兩年多,周明輝的語氣裏還夾帶著興奮,“能參加閱兵對於全艦官兵來説是非常光榮的,同時我們也有一些顧慮,在入列之前就接受檢閱做到做不到?對此,我們做了詳盡的評估和週密的安排以及各項風險管控,最終順利完成任務。但讓我們心裏有底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艦艇建造的工業水準以及生産建造技術的成熟度。加之當時我們已經進行艦艇動力、電力系統的航行試驗;同時開展了一些基礎性訓練,人和裝備也磨合了一段時間,可以做到熟練操縱艦艇,這些要素最終確保了任務的完成。”
其次,2021年南昌艦幾度突破島鏈,赴遠海多次參加重大演訓任務,是名副其實的“勞模”。周明輝笑著解釋説,這很可能是外界對南昌艦的關注度高,所以覺得南昌艦是最忙碌的艦艇,事實上南昌艦隻是人民海軍的一個縮影。“對於海軍而言,所有的艦艇都很忙,無論是出海強度、任務量、海上部署天數幾乎是同樣程度。海軍艦艇一定要在遠海大洋中歷練,而不是長時間停留在港口。”
第三,南昌艦的曝光率最高。南昌艦執行重大任務的頻次是其他艦艇無法比擬的。2021年,南昌艦參加中俄聯合軍演以及中俄首次海上聯合巡航。周明輝表示,“過去一年南昌艦執行重大任務比較多,這恰恰體現了我們在新型艦艇使用理念的變化。作為055型的首艦,南昌艦不僅是作戰平臺,也是試驗平臺,我們利用一切機會,儘量多的執行多樣化的軍事任務,去檢驗和驗證艦艇的可靠性,從而不斷去發現問題,改善後續艦艇的性能。”
作為艦艇指揮員,周明輝認為十年間中國海軍發展是翻天覆地的。首先是艦艇建造週期越來越快,此前有句俗語是“十年造一艦”,現在從公開報道中也能看到,艦艇建造週期在不斷縮減,從中反映出我國工業水準、國防建造能力和水準的不斷提升。其次,隨著新型現代化艦艇的增加,對於艦艇應用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要盡可能多地去使用新型艦艇,最大可能暴露問題,為後續艦艇建造提供經驗。第三,此前我們會更多強調單艦的性能,比如航速、導彈射程等,現在我們在關注艦艇性能之外,同樣關注其是否能融于海軍體系發展中,能為體系建設提供多大的支撐和貢獻率。
航行在遠海上的南昌艦時刻處在世界目光下,也和各國同行經常相遇。比如行至日本海附近,日本自衛隊從不缺席,“光環之下”的南昌艦是否會感受到壓力呢?周明輝説,“我們艦艇官兵表現得很自信也很鎮定,無論是在和外艦進行電臺通聯,還是在近距離航行中機動佔據有利陣位,我們都不遜色于其他艦艇,同時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們艦艇優異的機動性能。”
最近兩年周明輝敏銳地感受到了一個細節變化,“現在我們心態非常開放,遇到外軍艦艇我們都會使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或國際海上避碰規則主動和對方進行溝通和互動,及早進行一些情況通報。以前他們非常主動,樂於溝通,但現在好像雙方互換了角色,他們變得越來越謹慎。”
今年的南昌艦依舊非常忙碌,在《環球時報》記者聯繫周明輝採訪時,電話連續數天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對於周明輝和艦員來説,在茫茫大海上有一些外人無法體會的驚喜和自豪,足以抵消枯燥和辛苦。“去年我們航行至遠海大洋時,遇到了一艘中國商船。當我們在電台中通報説我們是中國海軍艦艇時,從話筒裏能聽到對方船員的興奮和喜悅。每次我們在海上和中國商船、漁船溝通時,都能切身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底氣:無論走到哪,身邊都有中國海軍。這是最令我們自豪和驕傲的。”
陸戰隊員: 我們比電影中更強大
一級上士許曉飛是一名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員,在他的心中,海軍陸戰隊遠比電影《紅海行動》中的“蛟龍突擊隊”更厲害、更強大,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武器現代化水準都要高於電影情節。
作為海軍五大兵種之一的海軍陸戰隊有“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的稱號,無論是護航編隊還是聯演聯訓中都會出現陸戰隊員的身影。從2012年迄今,許曉飛先後參加過隨艦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赴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執勤,中俄海上聯演等重大任務。此外他還先後三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兩次贏得“最佳狙擊手”稱號。
“軍營是我最好的人生舞臺,成為一名軍人是我人生最正確的選擇。”許曉飛很坦誠地説,在跨入軍營前自己整天無所事事,沉迷于網路遊戲。21歲大專畢業的許曉飛抱著“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的決定走入軍營,而且是最苦最具挑戰性的海軍陸戰隊。
時至今日,身懷十八般武藝的許曉飛依舊記得新兵訓練時的艱苦。“義務兵兩年,我們需要學習操槍、射擊、潛水、跳傘、爆破等五六十個課目,每天不是在訓練,就是在訓練的路上。晚上睡覺從來不踏實,要麼是被班長緊急集合哨音的驚醒,要麼是被教官扔進瓦斯驚跳起來。”但讓許曉飛內心倍感壓力並不是苦,而是發現面對課目的一無所知,因為不知道而害怕和恐懼。“來到陸戰隊後,我發現以前在游泳池裏游泳只能叫玩水,我們海訓期間一下水就是5000米,而要想成為超級登陸兵底線是1萬米,我連續挑戰了5年失敗了五年,在第六年才達到1萬米。”這種自我挑戰的勝利感讓許曉飛很享受,也樂在其中。現在的許曉飛熟悉20多種武器的操作,最喜歡的是駕駛戰車在訓練場上飛馳的感覺,最擅長的是狙擊射擊。
2017年,作為新型作戰力量之一,海軍陸戰隊開啟了轉型加速度。海軍陸戰隊作為全域作戰兵種,許曉飛和戰友們的訓練足跡從水際灘頭、大洋孤島到高寒山地、荒漠戈壁,可以執行從兩棲作戰到遂行陸海空多領域作戰任務,具備全時全域和特種作戰能力。
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是許曉飛和戰友們的信念。也因此他們每天訓練課目安排得非常緊湊,有些特種課目現在是普訓課目,單兵每年要完成幾十項乃至近百項課目的訓練。
現在許曉飛是一名兩棲裝甲兵,談到自己的專業,他表示泛水滲透作戰是最具實戰化的訓練。“這個課目有一定難度,兩棲裝甲車泛水到軍艦,受風浪影響裝甲車和軍艦在水中搖擺不定,而且軍艦的艙門與裝甲車寬度相當,這需要考驗我們的操作精準能力。”許曉飛還記得在一次紅藍對抗的實戰化演訓中己方大獲全勝的訓練。“當時作為紅軍的我們要在三天內奪取藍軍的陣地,在一個浪高於裝甲車、不允許下水的晚上,不僅對方連我們自己都覺得不會採取行動,結果指揮員發佈命令,反其道行之,我們兩棲作戰車順利登島,成功奪取陣地。”
在提到《紅海行動》電影裏的“蛟龍突擊隊”時,許曉飛表現得肯定又自信:“電影中的蛟龍突擊隊只描述了陸戰隊中的一個小集體,實際上我們不僅有突擊隊,還有裝甲兵、防化兵等,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武器現代化水準都要高於電影情節,我們更厲害,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