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漁業賦能“海味”經濟,強力助推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1-03-30
放大縮小

濱海鎮位於濱州市沾化區北部,是濱州市的北大門,鎮域面積529平方公里,擁有38.84公里海岸線,渤海灣的南岸,地處北緯38度線附近,終年溫差大,海水鹽度高,海鹽微量元素等自然資源豐富,盛産各種魚、蝦、蟹、貝等海産品,有著“中國漁鹽之鄉”的美譽。在這片北緯38度的鹽鹼地上,濱海鎮依海而生、向海而興,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傳承“漁鹽”文化、釋放“河海”潛力,大力發展海水提鹵生態産業鏈,形成了初鹵養殖、中鹵提溴、高鹵曬鹽、苦鹵提取鉀鎂的海水生態迴圈鏈條。

據統計,目前濱海鎮海水鹽田蝦養殖面積38.8萬畝,鹽田40萬畝。2020年濱海鎮原鹽産值1.5億元,魚、蝦、蟹、貝等海産品産值3.4億元,漁鹽産業累計産值4.9億元。濱海鎮黨委書記闞玉輝説,今年以來,濱海鎮積極探索海洋經略,著力發展藍色海洋經濟,深挖漁鹽文化,謀劃打造生態漁鹽高端産業集群,強力助推濱海鄉村振興。

從“傳統養殖”變身“現代漁業”

告別“洋蝦苗”。過去,本地水産養殖從海南運來的蝦苗,在魯北地區高鹽度海水裏生長慢、成活率低,而進口的“洋蝦苗”價格昂貴、難以推廣,漁民們不僅承受了高額的成本,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濱海鎮針對這一現象,與水産企業苦心經營、打破瓶頸,通過對接中國水産科學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等機構,創新實施了“南苗北育”工程自主選育鹽田蝦苗,其中渤海水産選育的“廣泰1號”種蝦、科勒海選育的“科海1號”種蝦適應魯北高鹽度海水,生長迅速、成活率高,徹底告別了“外援蝦”,實現了“濱州蝦濱州造”。2020年濱海鎮蝦苗産量4億尾,出産鹽田蝦1.25萬噸,産量産值得到極大提升,群眾的“心病”得到了解決。

渤海水産有限公司現代化水産養殖車間

告別“靠天吃飯”。過去,傳統水産養殖受水質、病害等自然因素影響,蝦苗成活率只有10-20%,“蝦難養,養蝦難”是養蝦人難以承受的痛。近年來,濱海鎮大力推行“繁育推”現代養殖新模式,改造標準化池塘養殖區4.4萬畝,現代工廠化養殖車間4萬平,培育了渤海水産、科勒海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示範帶動力強的水産龍頭企業。“繁育推”模式下的蝦苗培育車間,實現了育苗、養殖壓茬進行,同時運用科技新手段實施線上監測,解決了傳統水産受養殖水質、病害影響等問題,徹底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歷史,群眾的受益不僅得到了保證,也讓濱海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告別“粗放散養”。濱海鎮傳統粗放型養殖模式由來已久,是由當地漁民自己摸索總結出來的養殖技術。粗放養殖不僅使海産品的生産速度慢、繁殖週期長、效益低,同時人力物力投入大,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幾乎為零。為革新養殖理念,突破生産模式,濱海鎮集各界學者和本土人才成立漁鹽産業科學創新研究平臺,高標準打造海産品養殖技術實驗室。簽約中國工程院包振民院士開展蝦貝混養研究;簽約海南海昌對蝦繁育有限公司高級水産工程師丁茂昌打造300畝對蝦小棚生態養殖試驗田;充分用好本地“土人才”和“田秀才”,把育肥標粗的現代養殖技術與傳統散養式防治病害經驗相結合,用科技驅動引領産業發展,隨時代革新加快産業創新。

高標準蝦尾標粗車間

從“海邊小鎮”到“漁鹽之鄉”

抓住新機遇。2020年,“中國漁鹽之鄉”國字號榮譽花落濱海,乘著機遇東風,依託“中國漁鹽之鄉”國字號品牌,通過專業團隊設計、註冊申請、精美設計包裝等方式,實施區域公用性品牌推廣計劃,打造出“濱海鹽田蝦”等特色品牌。目前,設有2個直營體驗實體店,出品7個系列16個品類29個單品。濱海鎮與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山東)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共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編碼中心-沾化·濱海漁鹽溯源示範基地協議》,為每一隻“鹽田蝦”刻上專屬“身份證”,放大了“濱海造”的品牌效應。

“中國漁鹽之鄉”花落濱海

抓好新融合。按照集約、節約原則,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整合“風、光、漁、溴、鹽”資源,立體開發北部沿海5.3萬畝水面,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綠色新能源産業,形成了“上光下漁”“上風下鹽”的藍色産業發展新模式,轄區通匯海洋、龍源風電等6家新能源企業安裝光伏多晶硅電池組件78萬塊、風電機組257台,總裝機量762兆瓦,具備年發電14.4億度能力,魯北清潔能源示範區現已形成規模。其中通匯海洋科投資13.2億元,在9431畝養殖水面上,建成30萬千瓦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是全國最大的單體“漁光一體”項目,年可發電4.2億度、産“鹽田蝦”200噸;該項目光伏板採用25°傾角固定方式安裝,達到最佳發電和遮光效果,遮光後的水溫可下降1-2度,能有效抑制夏季池水變質,防範魚蝦疾病,保障漁民養殖利益。

濱海鎮“上光中風下漁底鹽”模式

抓搶新産業。為走好鄉村振興“濱海路徑”,濱海鎮與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量身制定生態漁鹽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精心設計“魯北民宿·渤海漁村”項目,組織實施河貴、河中等村“一村一景”工程,紮實打造美麗鄉村連片示範片區。按照“打好沿海小鎮牌、做好河海民俗文章、唱好漁鹽文化戲、走好品牌節會路”總體思路,高標謀劃集文化、健康、養生、休閒、旅遊、紅色教育為一體的特色文旅康養精品路線,著力打造“一景四區”(即一個核心景區、紅色教育示範區、白色鹽業體驗區、藍色漁業觀光區、綠色新能源展示區)。

“中國生態漁鹽小鎮-沾化·濱海”《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啟動儀式暨項目簽約和漁鹽産品發佈會

從“海鮮集市”到“海洋戰略”

迎來新項目。為了深化現代漁業發展,濱海鎮啟動了渤海水産現代漁業園區15萬水體工廠化養殖項目,規劃建設96間養殖廠房,目前項目已開始第一期建設,建成後預計全年産量達4萬噸,産值增至20億,加快實現産量産值雙翻番目標;聘請國內頂尖規劃建設團隊打造濱海鎮海産品加工“一體四園”(“一體”即濱海鎮村級衛星工廠綜合體,“四園”即小微企業成長産業園、本土人才創業工廠等四個産業園),拓展産業發展道路,吸引本土人才就地創業,精心培育鄉村經濟體,實現村集體和村民致富增收。

渤海水産現代漁業園區項目效果圖

迎來新市場。過去的海産品市場多數為傳統的養殖零售模式,數以萬計的漁民“單打獨鬥”,區域內競爭激烈,銷售渠道難以打開。為了拓展海産品市場,濱海鎮“北上出征”,積極對接北京新發地和天津農貿批發等市場,搶佔國內尖端海産品直供基地,進軍國內大中型超市。目前,濱海“鹽田蝦”銷售區域主要覆蓋北京、山東、江蘇、四川、廣東等地,更是日本的進口免檢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同時,奮勇踏入國際市場。

濱海鎮“鹽田蝦”系列産品

迎來強戰略。實施“漁業+倉儲貿易”戰略。按照“做強一産,夯實二産,創新三産,融合六産”的思路,依託港口物流簇群,規劃建設輻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海外倉儲物流平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國際海鮮貿易市場,積極搶佔國際市場;實施“漁業+新能源”戰略。按照集約、節約用地原則,充分整合清潔能源要素,開啟“上有風電、中有光伏、下有漁蝦”的立體綜合收益模式,破解漁業、新能源産業用地難題,提高畝均經濟效益,實現資源互補發展;實施“漁業+科研”戰略。積極引進“高精尖”專業技術人才成立漁業産業科學創新研究平臺,高標準打造海産品養殖技術國家級實驗室,突破養殖技術瓶頸,夯實精細化培育能力,助推漁鹽産量産值雙翻番。

“‘小蝦苗’蘊含‘大機遇’,‘小鄉村’迎來‘大振興’。”濱海鎮黨委書記闞玉輝説,“濱海鎮始終堅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重點,按照“做強一産,夯實二産,創新三産,融合六産”發展主線,以鍛造海産品加工産業鏈條為著力點,深挖“漁鹽”文化,壯大“藍色經濟”,構建漁鹽産業、綠色能源、文旅康養深度融合發展的全産業鏈,叫響“富美濱海·旅遊勝地·養生福地”品牌,打造鄉村振興“濱海樣板”,持續擦亮“中國漁鹽之鄉”的金字招牌。”

鄉村振興-沾化·濱海漁業産業高品質發展專家調研座談會

注入發展新智力,引領發展新方向。3月21日,濱海鎮聯合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邀請國家和省級漁業方面專家舉辦鄉村振興-沾化·濱海漁業産業高品質發展專家座談會,會議緊緊圍繞探索漁業産業高品質發展模式,根據3月20日專家組到濱海鎮實地調研情況,就漁業賦能“海味”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分享濱海的鄉村振興—漁鹽産業集群之路,為濱海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動力。

濱海鎮為5位專家頒發“鄉村振興顧問團”聘書

據悉,濱海鎮為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副所長李健、研究員高淳仁,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原站長助理王玉堂、苗種處處長高勇,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黃樹慶5名專家頒發了聘書,組成了濱海鎮“鄉村振興顧問團”,為濱海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文章來源:大眾網
責任編輯:葛蕾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