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7 07:30:19
法國總統府16日發佈公報説,總統馬克龍任命伊麗莎白·博爾內為新總理,負責組建政府。據法國媒體報道,現年61歲的博爾內2017年加入馬克龍所在的共和國前進黨,2019年至2020年間曾擔任法國生態轉型和團結部長,2020年7月起一直在卡斯泰政府中擔任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長。
馬克龍,新總理,任命,卡斯泰,新政府
-
2022-05-17 07:30:23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16日發生一起兩列火車相撞事故,導致一人死亡、85人受傷。據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政府鐵路網發佈的消息,事故于當地時間18時左右發生在距巴塞羅那市不遠的聖包迪利奧-德略佈雷加特車站。
火車相撞事故,西班牙媒體,客運列車,加泰羅尼亞,鐵路網
-
2022-05-17 07:30:27
歐盟外長會議1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參會的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説,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的計劃,僅被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一國所阻。匈牙利隨即表示反對,並表示希望從歐盟獲得大額補償,以抵消自己放棄俄羅斯石油的損失。
石油禁運,俄羅斯石油,俄羅斯能源,一致通過,歐盟委員會
-
2022-05-17 07:30:29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峰會1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和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出席當天的峰會,並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集安,組織峰會,組織框架,組織成員國,莫斯科
-
2022-05-17 07:30:33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6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索馬利亞日前成功舉行總統選舉表示歡迎,並祝賀哈桑·謝赫·馬哈茂德當選索馬利亞總統。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將繼續支援索馬利亞政府和人民,並期待繼續與索馬利亞新政府密切合作,推進索馬利亞的國家建設議程,緩解該國嚴峻的人道主義局勢。
索馬利亞,總統選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新政府
-
2022-05-17 07:30:36
瓦加杜古消息:據布吉納法索安全部門16日消息,布吉納法索日前發生多起武裝分子襲擊事件,導致40多人死亡。2021年11月14日,一支憲兵分隊在薩赫勒大區蘇姆省遭不明身份武裝分子襲擊,造成49名憲兵和4名平民喪生。
襲擊事件,布吉納法索,武裝分子,死亡,平民
-
2022-05-17 07:30:39
比紹消息:幾內亞比索總統恩巴洛16日簽署總統令宣佈解散議會,並提前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恩巴洛在總統令中宣佈,將原定於明年舉行的議會選舉提前至今年12月18日。
幾內亞比索,議會選舉,恩巴洛,總統,政變
-
2022-05-17 07:29:02
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表示,俄羅斯將會對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在芬蘭和瑞典的擴張做出回應。5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舉行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峰會上發言。
北約,軍事,對俄,組織峰會,條約
-
2022-05-15 20:26:58
15日是沖繩回歸日本本土50週年紀念日,日本政府和沖繩縣政府當天在東京和沖繩兩地舉辦紀念儀式。沖繩縣政治團體“全沖繩會議”今年初發表聲明,譴責駐日美軍是威脅沖繩民眾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罪魁禍首。
日本首相,日本沖繩,沖繩回歸,日本政府,駐日美軍基地
-
2022-05-15 20:26:54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總理馬林15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宣佈,芬蘭政府當天正式決定向北約提出加入申請。經議會討論同意後,芬蘭加入北約的意向聲明將在下周提交北約。
北約,芬蘭,馬林,議會,總統
-
2022-05-15 20:26:46
半個世紀過去了,沖繩人在日本依然遭遇根深蒂固的歧視,沖繩美軍基地成為沖繩人的夢魘,它對沖繩造成的重負與日本其他地區相比明顯“不公平”,當地的經濟發展仍受制約。如今,沖繩人在日本依然遭遇根深蒂固的歧視與不公,難以消除。日本共同社4日發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9%的調查對象認為沖繩縣因駐有美軍基地而承受過重負擔。
沖繩戰役,回歸,沖繩回歸,駐日美軍基地,土人
-
2022-05-15 17:06:48
俄羅斯總統普京14日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通電話,雙方就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的意向進行了交流。2019年8月21日,在芬蘭赫爾辛基,俄羅斯總統普京(左)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出席聯合記者會。
格魯什科,俄羅斯總統普京,融合平臺,總統辦公室,俄羅斯首都
-
2022-05-15 17:05:55
據美國媒體14日報道,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13日傍晚接連發生3起槍擊事件,共造成21人受傷。槍擊事件發生後,密爾沃基市市長卡瓦利埃·約翰遜發佈宵禁令,禁止21歲以下年輕人14日、15日晚11時至第二天清晨5時30分期間在市中心娛樂區聚集。
槍擊事件,美國職業籃球,美國媒體,受傷,聯賽
-
2022-05-15 17:02:41
當地時間2022年5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降半旗致哀百萬新冠逝者。(資料圖) 海外網5月15日電美媒報道稱,美國已有1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有逝者家屬深陷悲傷之中,他們對於親人逝去感到極度痛苦,也擔憂美國政府會否對逝者抱有同情心。
肺炎,于新冠,紐約時報,疫情,資料圖
-
2022-05-14 20:11:31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5月10日發表題為《透過烏克蘭戰爭的棱鏡看美國如何綁架歐洲獨立》的文章,作者為安東尼奧·卡馬喬。濫發美元使美國能夠隨意利用其情報機構、大使館、非政府組織和宣傳機構,操縱和干預他國的政治活動。
俄烏,美國,代議制民主,衝突,起義報
-
2022-05-14 19:26:02
俄烏衝突升級以來,日本外交高度活躍,首相岸田文雄3月初訪問印度和柬埔寨,4月29日至5月6日訪問印度尼西亞、英國、義大利等歐亞多國。3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人們觀看螢幕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合影儀式的畫面。
俄烏,加戲,日本首相,日本外交,衝突升級
-
2022-05-14 19:25:00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12日發表聲明,宣佈美國新冠死亡病例超過100萬例。托馬斯向政府部門申請新冠死亡喪葬補貼,卻被告知不符合申請條件,原因是莫妮卡並不在統計的新冠死亡病例中。
新冠,死亡病例,美國喬治敦大學,美國總統,美國國會大廈
-
2022-05-14 19:18:33
金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13日以視頻形式召開,倡議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探討加快低碳和氣候韌性轉型、實現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復蘇發展的道路。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致辭中表示,金磚各國始終關心人類共同的未來,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重要力量。
金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方願,巴黎協定,合作共贏
-
2022-05-14 19:11:29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13日就美方日前一系列涉港不當言論發表談話,對美方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的行為表示堅決反對。
美方,發言人,涉港,發表聲明,干涉中國內政
-
2022-05-14 18:37:56
新華社哈瓦那5月12日電 專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是美顛覆他國政權的工具——訪古巴哈瓦那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費爾南德斯 費爾南德斯説,古巴一直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外滲透顛覆的重災區。
1983年,古巴,哈瓦那大學,他國,美國政府
-
2022-05-14 18:38:03
跟隨美國政府指揮棒,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戴著“民主”假面,成為煽動分裂對抗的“黑金主”。跟隨美國政府指揮棒,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打著“民主”幌子,炮製抹黑言論、捏造虛假新聞、傳播謊言謠言,胡作非為,毫無底線。
民主,台獨,第二中情局,專業戶,金主
-
2022-05-14 18:37:31
俄烏衝突“世界衝擊波”之金融篇——金融秩序遭遇重創 美元霸權受到反噬 可見,美國主導西方國家對俄實施的極端金融制裁正在反噬美國自身,導致美元霸權根基失穩,加快國際儲備貨幣格局的多元化。
制裁目標,公司對衝,對俄,霸權,俄烏
-
2022-05-14 18:37:01
當地時間5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稱,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到100萬是一個“悲劇性的里程碑”。這一系列鬧劇的結果,就是至今仍有超過20%的美國人沒有接種一劑新冠疫苗,圍繞疫情的陰謀論仍在美國大行其道。
網評,防疫,紐約時報,權力遊戲,2022烏克蘭民主防禦租借法案
-
2022-05-14 18:37:14
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屢屢抹黑誣陷中國,甚至聲稱“中國協助俄羅斯散佈虛假資訊”。美國散佈虛假資訊攻擊別國,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從“育嬰箱”到“白頭盔”,從知更鳥計劃到“洗衣粉”事件……即便是對本國公民,美國政府同樣毫不手軟,大行抹黑詆毀之能事,“反間諜計劃”便是其中一項。
美國政府,炮彈,反間諜,漫評,線人
-
2022-05-14 18:36:18
路透社稱,與加拿大全面調查原住民寄宿學校不同,美國政府從未承認有多少兒童就讀於此類學校,多少兒童死亡或失蹤,甚至存在多少寄宿學校。這份長106頁的《聯邦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倡議調查報告》顯示,從19世紀初開始,美國政府建立或支援的原住民寄宿學校數量超過400所,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末才停止。報告稱,這些原住民兒童往往是被迫離家進入寄宿學校,在這裡他們被改取英文名字、剪掉頭髮,還經常受到虐待,甚至被禁止講原住民語言。
學校,寄宿,原住民,兒童,調查
-
2022-05-14 18:35:06
馮維江:從短期來看,俄烏衝突造成的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助推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馮維江:由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通脹長期化將給全球貿易、直接投資、金融市場等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美國勞工部,1983年,通脹壓力,美國白宮,美國總統
-
2022-05-14 18:35:12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會議本身充滿了霸權主義色彩,日程安排等細節充分暴露了美國的霸道做派。美國在俄烏衝突升級前煽風點火、衝突升級後又火上澆油,更讓不少東盟人士警惕美國挑動衝突隨後從中漁利的把戲。
小圈子,東盟國家,國際問題,美國總統,美國政府
-
2022-05-10 12:28:35
美國和北約作為俄烏衝突的“繫鈴人”,如果真的為歐洲和世界安全計,就該收斂自己的私欲,展現應有的擔當,停止“拱火”“澆油”“遞刀”,擔負起“解鈴人”的責任,積極勸和促談,給緊張局勢降溫、滅火。化解安全“焦慮”的根本之道,是通過政治對話,找到與俄羅斯平等相處、實現歐洲大陸長久和平的辦法。二是讓冷戰思維死灰複燃,陣營對抗重現歐洲大陸,給全球安全局勢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歐洲,安全,美國,衝突,俄羅斯
-
2022-05-10 11:33:23
(國際觀察)俄烏衝突“世界衝擊波”之政治篇——世界秩序深刻演變 美國霸權失道寡助 正如沃爾什所言,如果將人類看作一個整體,那麼在對俄制裁問題上被孤立的實際上是美國及其盟友。
俄烏,對俄,團結,反坦克導彈,美國霸權
-
2022-05-10 11:32:46
伊朗外交部9日説,歐洲聯盟協調員、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恩裏克·莫拉本週將訪問伊朗。2021年5月19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恩裏克·莫拉出席伊核全面協議聯委會新一輪恢復履約談判政治總司長級會議後接受採訪。
伊核問題,外交部發言人,伊朗核問題,歐盟,協調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