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蘇黎世報》6月27日文章,原題:非洲對中國來説,不僅僅是原材料供應商

短短二十年,中國已成為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非洲城市見證了中國日趨增長的影響力,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超市、電器商店和餐廳;在農村,中國製造的智慧手機、摩托車或電視機無處不在,即使在偏遠的小村子也是如此。

很少有一個國家在國外能像中國在非洲那樣進行經濟擴張;也很少有一個經濟體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與整個大陸合作的主導地位。貿易統計數據反映了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新千年開始時,中國與非洲的貿易仍微不足道,甚至不如德國。2009年,非洲與中國的貿易額首次超過與美國的貿易額。

長期以來,中國在非洲的迅速擴張被視為對原材料的饑餓。這種觀點早已過時。儘管非洲對中國的出口仍主要由石油、鐵礦石、黃金和其他原材料組成,但其他商品貿易也在不斷增長。北京不再主要將非洲視為原材料供應商,而是將其視為自有品牌不斷增長的市場。在尼日利亞,中國每年銷售摩托車超過5億美元;貝南每年從中國進口4億多美元假發;南非進口的中國電子産品近30億美元。

非洲人非常樂觀看待與中國的越來越緊密的關係:民調機構“非洲晴雨錶”最近在36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他們國家的影響是積極的。喀麥隆哲學家阿希爾點姆貝曾經説過,世界的未來將越來越少由西方決定。從非洲的角度來看,誰將取代西方的位置早已清楚。(作者法比安·烏爾艾希,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