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10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在迪拜郊外創造水稻田,沙漠中正出現一抹綠色

在迪拜郊外的廣袤沙漠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正向一塊耐旱稻田望去,他們在沙子和稀釋海水裏種下水稻。科學家意識到一場長達40年的奮鬥終於結出正果。

水稻通常在淡水和土壤而非沙子和海水中種植。在白天溫度可高達50℃且遍佈沙暴的迪拜地區,種植水稻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就在今年1月,中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科學家在這個沙塵瀰漫的酋長國種下抗鹽鹼水稻,其産量超過每公頃7.5噸。該中心帶頭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測試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如今,他的團隊正尋求擴大研究,今年下半年將在迪拜啟動100公頃海水稻實驗農場,並提出一項雄心勃勃建議:未來使阿聯酋至少10%的領土被稻田覆蓋。該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表示,他們還正在考慮與包括越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多個亞洲國家簽署海水稻種植協議。

中國媒體報道稱,該中心將在中東和北非各地打造“人工綠洲”,使所有阿拉伯國家從中受益,並幫助當地人擺脫貧困和饑餓。目前,中國研究人員正在青島海灘鹽鹼地種植海水稻,但中國已確定全國15億畝鹽鹼地中約有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後者幾乎相當於整個大不列顛國土面積。國際諮詢企業高級分析師佩伊(音)也將迪拜的實驗稱作“一種至關重要的突破”。但她也表示,大範圍推廣此類新作物仍面臨一些重大障礙,且主要與貧窮地區發展此類種植的監管規定和融資有關。“確保他們能用上這些新品種將是實現(海水稻)全部潛力的關鍵一步”,佩伊説道。

作為全世界頭號水稻種植國,中國已不再擔心糧食短缺並很可能在可預見的將來保持自給自足。如今,許多在種植雜交海水稻領域接受中國支援的國家也在廣泛參與其“一帶一路”倡議。(作者尼爾·康諾爾,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