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經基因改造的活細胞製作微型感測器,進而製成膠囊,用於探查胃腸道疾病。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首先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的一種無害菌株,使它遇到血液中的亞鐵血紅素時發光;再將數以百萬計這種菌株填入特製感測器中,覆以半透膜。安裝在菌株下的光電電晶體可以測量細菌細胞發出的光量,把資訊傳遞給微處理器,由後者把資訊無線發送至附近電腦或智慧手機。研究人員開發一款“安卓”系統應用程式,可以分析接收到的資訊。

這個圓筒狀感測器長大約3.8釐米,運作時僅需大約13微瓦特電量。感測器配備的電池為2.7伏特,可供感測器連續運作一個半月左右。

研究人員在由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刊載的文章中寫道,實驗顯示,這種膠囊進入豬的體內後,能準確探查胃出血信號。他們下一步將研究如何縮小感測器尺寸並開發更多對炎症、潰瘍甚至癌症敏感的菌種,以便用於探查人體胃腸疾病。

論文作者之一蒂姆·盧猜想,患者今後可能僅需“一週或一月吞下一粒”電子膠囊,就能取代傳統的結腸鏡檢查,儘早探查癌症早期徵兆。(王鑫方)【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