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降低汽車進口關稅”……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宣佈了中國擴大開放的一系列新舉措,並再次明確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實打實的舉措和表態,收穫了現場的掌聲和輿論的讚譽。然而,在中美貿易摩擦激烈的背景下,也有人疑慮: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1.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到主動擴大進口,中國早有安排
對於當今世界,中國一直堅持自己的判斷: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基於這一判斷,中國這些年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具體舉措不斷出臺。而這些都完全是在我們一貫政策主張基礎上推出的,都是立足自身發展、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過去40年,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根據自身情況,中國一直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循序漸進。十八大以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不斷出臺,開放步伐越來越快。十九大報告同樣強調,要“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具體到今年進一步擴大開放,同樣“有章可循”。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開放,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甚至連特朗普近日頻頻亮出的智慧財産權問題,這份報告也早已提及:“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上述文件和報告白紙黑字,早已公佈。中國立足自身發展需要,自行推出擴大開放新舉措,但有些人非要把中國的戰略抉擇和當下的中美貿易摩擦背景掛鉤解讀,這種罔顧事實的自行腦補,可以休矣!
2.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但別指望中國會在外部壓力下門洞大開
“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在論壇上明確表態,再一次宣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他還同時點明: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這份真誠,人們足以感受到。
目前,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實施15個,涵蓋8000余種零關稅進口産品。
自貿區協定之外,從2017年12月1日起,我國調降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據世貿組織統計,我國進口增速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和美、德、日等國。而且,未來5年,中國將預計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不過,對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也有自己的期待: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産品貿易不再人為設限。
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更有自己的堅守,那就是,中國的對外開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張、訴求和節奏,擴大對外開放絕不會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誰也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國會在外部施壓下無節制、無原則地門洞大開。
3.世界將更清楚地看到,誰在擁抱開放,誰在開歷史倒車
“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習近平演講中的這一最新判斷説到了很多人的心裏。
這幾天,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個是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另一個則是揮舞著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美國。在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滾滾潮流中,誰在順應時代、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期待?誰在逆潮流而動、做國際貿易規則的破壞者?不言自明!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前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不無憂慮的指出,(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政治氛圍正轉向排斥全球化和國際貿易。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近日更是忍不住批評:“美國似乎成了自由貿易的主要威脅,與此同時,中國卻成為自由貿易的主要捍衛國家。”
明眼人不難看出,中美貿易摩擦背後,正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矛盾,是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矛盾。美國的頤指氣使、一意孤行已經讓不少國家“看不慣”了。
南韓稱將中止對美部分産品關稅減讓,作為對美國向從韓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回應。歐盟、澳大利亞等國也警告美國,設置貿易壁壘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構成威脅。
“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對中國作出高度評價。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在博鰲論壇年會期間撰文指出,中國的不斷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這種論斷完全正確,但需要補充一點: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將惠及不少貿易夥伴,但不適用於那些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