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5次提到“一帶一路”,明確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而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中,31個省份均將“一帶一路”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代表委員們熱議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企業帶來了哪些機遇?作為生産經營的主體,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發揮作用,更好地推進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為企業帶來哪些利好?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傳霖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建築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已具備成為世界一流承包商的雛形。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017年世界500強中建築業企業有13家,其中有8家來自中國且包攬前六,中國建築業具備的産能優勢、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工效優勢和全産業鏈優勢已為業界公認。

“可以看出,需求與供給高度匹配、高度互補,中國建築業大規模、高品質走出去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利好,也是中國建築業整體走出去不容有失的歷史機遇。”王傳霖説。

“我們積極地融入‘一帶一路’,爭創對外開放的領頭羊。”全國人大代表、唐山港口實業集團副總經理于泳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2016年11月,唐山港分別在山西晉中市和內蒙古包頭市、二連浩特市建成3個內陸港,這標誌著唐山港內陸港大西北戰略全面展開。踏著“一帶一路”節拍,唐山港內陸港建設可謂“四面開花”。

“內陸港的概念也可以叫無水港,就是把港口開到內陸地區,實現相關港口功能,拉近了內陸和港口的距離,發揮港口的運輸節點優勢和內陸資源區位優勢的整合。內陸港的建設有利於釋放唐山港深水大港潛力,目前唐山港在內蒙古、山西、新疆等地建設了10個內陸港,包括海鐵聯運項目,實現了貨物集中集散的有效運轉。”于泳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從一家木製加工小廠發展為汕頭的重點企業,宜華集團正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如今已變成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近幾年宜華集團在海內外市場不斷擴張,尤其是乘著“一帶一路”東風,僅2017年就實現産值500億元,出口創匯20億美元,上繳稅收21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宜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劉紹喜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搭乘著“一帶一路”快車,民營企業國際化的舞臺更大了。民營企業還可以、也應該在“一帶一路”的大舞臺上有更大作為。近些年,宜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創新對外投資模式,對外合作範圍和層次進一步拓展,在海外35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註冊商標,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銷售。

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清和表示,作為生産經營的主體,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而是要依託國家的統籌規劃,肩負起建設“一帶一路”的主體責任。

“我們的海外業務恰好是一個漂亮的‘一帶一路’路線圖,隨著國際大通道建設的推進,未來合作前景會越來越好。”周清和説,作為“國家名片”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彰顯中國製造的進步與創新。

王傳霖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以前我國改革開放主要通過打開國門,吸引外國的技術和資金,而現在則應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格局,使更多中國企業帶著技術、資金和標準“走出去”,與各國分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果,實現互利共贏。

“貫徹‘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吉林的企業將大有作為。‘一帶一路’沒有距離上的分別,現在到世界各國都很方便,要走出去發展實現共贏。‘一帶一路’對吉林來説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希望吉林的企業跟上國家走出去發展的步伐。”全國政協委員、鴻達高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欣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鑫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具有良好的黃金産業發展基礎,對於我國大型國有礦業資源型企業來説,是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一帶一路”沿線黃金資源豐富、基礎設施薄弱、技術發展滯後,與我國黃金産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形成互補。應抓牢“一帶一路”機遇,加快行業“走出去”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曙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新形勢下,加速中國白酒“走出去”是白酒行業所面臨的時代課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是中國白酒發展的必由之路。“五糧液近年來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速構建海外行銷網路,加大與國際知名品牌的強強聯合,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以投資或並購的方式,整合國際大型酒業集團。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從國家層面制定中國白酒行業國際化發展的頂層設計。”他説。

企業“走出去”還面臨哪些困惑?

“過去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現在世界是中國的市場。民營企業注重將‘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落實到具體的經濟合作中,在獨立經營管理的同時注意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經營。”劉紹喜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劉紹喜説,民營企業從“一帶一路”中受益,同時也展現大國企業的責任擔當,切實肩負起既當“民間經貿大使”,又做“民間外交大使”的責任;既重視開拓當地市場,又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

在關注企業借“一帶一路”揚帆出海、實現互惠互利的同時,不少代表委員也關注“標準”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科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躍文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密不可分,國家一直在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企業這些年“走出去”的願望也很高。過去是人走出去,要人流;後來是産品走出去,就是貨物流;現在是資本走出去。“但是一方面由於對海外市場及當地情況的了解欠缺,一方面是國內相關法律和政策仍然有改善空間,國內企業‘走出去’仍然面臨諸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問題。”

鄭躍文説,目前資本走出去面臨很多問題,例如人民幣國際化、法律審批、投資後續管理等。目前全國工商聯也在建議加快出臺關於企業“走出去”的法律保障體系。另外,針對一些特別好的投資項目,應加快審批制度,以免錯失良機。

李曙光表示,積極助推中國白酒走向世界,不斷加速與世界酒業的融合,不斷擴大全球“朋友圈”,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一是技術標準問題,二是政策法律問題,三是文化融合問題。”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白酒是中國獨有的烈性酒品種,技術體系一直局限在中國國內,缺乏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這始終制約著中國白酒真正的國際化。

劉紹喜建議,國家給予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更多的鼓勵和支援,在政策、融資、保險、外匯、簽證、仲介服務等方面創造條件,在立法規範、服務體系建設、金融以及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援,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建議:加強統籌協調,推進更大開放

代表委員們不僅期待“一帶一路”為企業帶來更大的舞臺,還希望能有更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區域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均金建議,加快構建面向“一帶一路”的金融市場體系,在上海建設人民幣的全球服務中心,加快建設上海離岸人民幣市場,打造“一帶一路”投融資中心。而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虹宇提出,持續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建議將海南打造成為泛南海國際航空樞紐,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在區域聯通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也很關注,他表示,一旦上海把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發揮“一帶一路”中心樞紐城市作用相對接,必定可以更好地發揮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作用,更好地配置資源。他還建議,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上海要加強做好海鐵聯運的工作,“如果能更好發展海鐵聯運,不管是上海周邊還是內陸,走出去的發展勢頭都會更好。”

王傳霖提出,希望加快組建國家層面的促進建築業走出去的指揮協調機制,從政治、經濟、産業、投融資、外交、文化等多個維度,協調各方、統一步調、強勢推進。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舉例説,比如有關部委牽頭搭建建築業走出去企業的“綜合性資訊平臺”,打造走出去企業相互交流以及獲知當地各方面資訊的官方渠道;在一些重大項目的推進過程中,由國家層面牽頭主導,協調建立設計、金融、施工、設備、運營一體化聯合體參與市場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建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推進過程中,為避免多部門參與、資訊不對稱、工作協調不到位的情況發生,在國家層面成立“一帶一路”建設委員會,統籌負責“一帶一路”的建設規劃設計、重大項目的實施,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確保“一帶一路”工作形成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