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它所創造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取得了空前的實踐成就,又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成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羅思義,在接受新華網書面採訪時,高度評價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成就。

2018年1月17日,廣西首趟始發至歐洲的中歐班列開行,成為欽州港對外開放的又一標誌性事件。昔日小漁村漸成陸海樞紐,在20多年跨越式發展之後,廣西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正緊抓新時代新機遇,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綠色發展,全力譜寫“向海經濟”新篇章。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羅思義説,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巨大、意義非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毫不誇張地説,從實現經濟增長和提高民眾生活水準角度衡量,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0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達到4561美元,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2016年,每人平均GDP超過8000美元,明顯超過中高收入國家門檻值,但離高收入國家尚有差距。

同時,羅思義表示,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從客觀上看,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也不斷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和保持國際經濟穩定的一個焦點力量。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7%,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從主觀上看,中國創造了世界上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卻從未試圖輸出過這個模式。雖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機械地複製它,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卻在中國經濟模式的影響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經濟成果。

“中國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保持開放態勢,對所有國家而言都是有利的。”羅思義説,尤其是中國採取的具體區域舉措,如“一帶一路”倡議等將給世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看好,但近來不乏一些西方國家不斷“唱衰”中國經濟。

對於這些聲音,羅思義認為,有必要認清産生誤解的原因:一種是不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另一種則是別有用心歪曲事實。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羅思義説,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印象仍停留在過去,對中國抱有負面的想法。這是“由於資訊匱乏而導致的事實誤解”

這種由於不了解中國實際,沒有掌握最新發展情況等客觀因素造成的傾向可以逐漸克服。隨著人們愈發了解真實的中國,他們自然會看到與中國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然而,一些國家無視中國發展成果,別有用心歪曲事實,“抹黑”中國。這種誤解無法通過更新資訊來澄清。面對惡意詆毀,中國應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實力來給予有力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