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法國總統馬克龍8日開始訪問中國。法方一方面尋求強化對華經濟關係,另一方面準備要求中國為消除貿易赤字進一步開放市場,在解決朝鮮核導問題中發揮主要作用。

據日本《産經新聞》1月9日報道,中方則希望接近在歐盟影響力上升卻又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的法國,增強國際話語權。在英國決定脫歐、德國總理默克爾艱難維持政權的背景下,中國重視與法國的關係。

另據德國《世界報》網站1月8日報道,中國人可以從中文出版物中看到馬克龍親近中國的新宣傳攻勢。在馬克龍訪華前,他的自傳《變革》譯成了中文。他在書中闡述了對華的新態度:“我們必須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如果我們能夠放棄成見,調整做法,中國對我們來説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機會。”馬克龍提議與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並提到夏爾·戴高樂總統:“中國領導人從未忘記,法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

報道稱,馬克龍訪華不只是為了招攬訂單和幫助法國縮小將近300億歐元的雙邊貿易逆差。他還想留下外交足跡,希望為中法“未來5年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確定方向,使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法兩國在共同的全球議程下並肩開展多邊危機外交。

報道稱,北京對馬克龍的訪問也有期待——首先是為了中國的對歐政策。在英國脫歐前的“黃金時代”光輝在特雷莎·梅領導下日漸黯淡,以及本來的理想夥伴默克爾顯示出內政弱點之後,馬克龍作為“歐洲代表”來得正是時候。

報道稱,中國一些媒體以“中法關係迎來新機遇”為口號歡迎馬克龍——而後者也恰當地回答了他們:“我知道,中國願意將一個強大和穩定的歐洲作為其全球化的戰略夥伴。”而他正是要做這件事的人。

報道表示,中國媒體稱馬克龍有能力延續戴高樂的外交傳統。戴高樂曾預言中國會成為21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今無人可以再否認這一點。

此外西班牙《國家報》1月8日刊登題為《“埃馬紐埃爾·戴高樂”在中國》的報道稱,不左不右,這是馬克龍從競選開始就給自己貼上的標簽,而這一標簽是可以有地緣政治解讀的,其中之一就是“不中不美”。馬克龍將自己、將他的國家、將一個他意圖領導的歐洲定位在一個以平等為基礎、與中美兩大國都保持距離的位置上。

報道稱,在去年歲末的致辭中,馬克龍表示相信歐洲能在經濟、社會、生態和科學上成為比肩中美的強大力量。無論是在選舉中大打“不左不右”牌,還是如今的“不中不美”態度,都散發出濃厚的戴高樂風格,這在馬克龍的訪華行程中就可見一斑。

戴高樂曾標榜中立,並將法國視為除美蘇外的第三大強國。他1964年推動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

當然,馬克龍不是戴高樂,如今也不是冷戰時期,但野心不是秘密,馬克龍渴望在國際棋盤上扮演重要角色。他的目標是在一個強大的歐洲打造一個強大的法國,這種遊走于兩個世界大國之間的外交策略與戴高樂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