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是十九大後習主席首次出席的國際多邊會議,具有重大意義。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發展前景樂觀,更具可持續性,將給亞太地區帶來新機遇。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給亞太地區帶來更大貿易機遇。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2016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2%,高於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準。2016年,中國GDP達到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4.8%,穩居世界第二位。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已成為絕大多數亞太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今年10月底,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發佈《將貿易和投資引向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對亞太其他國家的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48%,進口占其全球進口的42.9%。出口主要流向中國香港和日本,分別佔總商品出口的13.7%和6.2%;進口主要來自南韓和日本,分別佔總商品進口的10.0%和9.2%。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6%,其中出口增長12.4%,進口增長22.3%;中美貿易增長18.7%,其中進口增長25.0%;中日貿易增長14.9%,其中進口增長19.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今後,中國將持續擴大市場開放,擴大進口。從2018年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開始舉辦,這是中國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將為包括亞太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優勢産品進入中國市場搭建良好的平臺,創造更多機遇。

中國投資助力亞太經濟發展。目前,中國已是對外投資大國,也是資本凈輸出國。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統計,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飆升44%,達到183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前十大目的地中,有六個是亞太國家或地區,其中包括中國香港、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共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3%。中國對亞太地區迅速增長的投資,有利於增加當地就業,提升技術水準,推動經濟增長。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正在實施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對東盟意義重大。東盟國家當前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對外來資金、設備、技術有迫切需求,而中國在相關領域具有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優勢。在自貿區升級版框架下,中國—東盟相關産業將加速融合,最終帶動相關東盟國家産業升級和工業化水準提升。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有效升級,也將進一步加快本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推動實現亞太地區更高水準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産品使亞太受益。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持續提升,中國開始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以更好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提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推動亞太和全球互聯互通,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同時,中國成功牽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出資設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産業合作等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援。2014-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沿線國家的産品、服務、技術、資本源源不斷進入中國,中國製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也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其中,亞太國家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

在APEC峴港峰會上,習主席會就維護亞太開放發展大方向、挖掘亞太發展新動力、推進落實亞太互聯互通藍圖等提出中國方案,與各成員共同勾畫亞太經濟合作新願景,並闡釋新時代中國發展給亞太帶來的新機遇,為亞太大家庭發展繁榮注入強大的中國動力。(作者張茂榮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