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國漸成世界選擇 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7年10月22日,十九大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行“滿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記者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作情況介紹。中國網 楊佳 攝

中國網新聞10月27日訊(記者 戚易斌)在日前舉行的中共十九大的一場記者會上,中國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加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而到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

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我國文化輻射力日益增強,“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

來華留學生規模增長品質提高

自2010年我國教育部發佈《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之後,越來越多外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

據教育部今年3月提供的數據,2016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同時生源結構也不斷優化。各類外國留學人員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幅達到了11.35%。

另外,生源國覆蓋範圍穩定。2016年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數為205個,與2015年的202個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南韓、美國、泰國、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和日本。

尤為喜人的是,2016年來華留學生學歷生比例明顯增加,達到47.42%。研究生比例也從13.47%增加到19.22%,學生層次有較為明顯提高,結構不斷優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願望日益凸顯。在政策引導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華學生數量增長明顯。2016年,沿線64國來華留學生人數與上年度同比增長達13.6%,高於各國平均增速。

此外,隨著生源結構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漢語外,體現中國特色的“漢語+專業”型課程大熱,經貿漢語、漢外翻譯、文學+經濟學等專業方向深受歡迎。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為了學習語言來到中國,到為了學習專業來到中國,學歷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説明中國高等教育品質的顯著提升,逐漸為世界各國所廣泛認可。”

2017年6月5日,海港區燕大西苑社區居民和來自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塔吉克等國家留學生共同展示書法作品。(曹建雄/東方IC)

如何讓“讓世界選擇中國”

截至目前,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47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我國還在140多個國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學院、1000多所中小學課堂,對漢語教學、中華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九大召開期間,在描繪心目中2049年的中國教育時,中國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對於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

近一百多年,歐美一直是全球留學生的嚮往之地。一是因為歐美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先於其他國家,二是歐美在技術創新等領域處在領跑者位置。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如何在教育領域“讓世界選擇中國”呢?

首先,中國近年高速發展是基礎。目前,中國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學科、配備有齊全的科研設備,當前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科技,中國不但從未“缺席”,還在世界舞臺佔有重要一席。

中國打破了以漢語為主要專業的格局,開始向外國留學生開設西醫、工科、管理等專業。一個學科格局更均衡、科研水準更高的中國,其吸引留學生的能力自然提升。

其次,中國不斷找差距、補短板,解決了留學生的後顧憂慮。之前,“教育語言不夠國際化”、“教師隊伍太本土化”,“應屆留學生在華就業門檻高”等問題,一度削弱了中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對於這些問題,中國近年想方設法予以改善。

最後,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日益增強,向全球提供豐富化的公共産品,讓留學中國有著廣闊用武之地。很多國家與中國在貿易、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斷加深,這要求必須培養能在多方位與中國打交道的人才。

在全球化視野下審視來華留學教育,我國還面臨諸多挑戰。與中國經濟開放和國際化程度相比,中國的國際學生無論從規模還是品質上,尤其是結構上,都需要再向前跨一大步。要使來華留學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不斷優化留學環境,保障教育品質,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