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俄德兩國之行收穫如何?且看國際輿論怎麼説

中國網新聞7月7日訊 (記者劉峻淩 綜合報道)七月的第一個工作日,時值仲夏。剛從香港回京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歐洲,先後對俄羅斯和德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

此前不久,習主席才參加完兩場重大的外交活動: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6月的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

在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複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的此次俄德兩國之行備受中外矚目。國際輿論普遍期望習主席此行能成為“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的“守護者”,給這個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帶來積極的、樂觀的信號。

那麼,習主席此行收穫如何?國際輿論是怎麼看的?中國網記者梳理了各國媒體和專家學者的有代表性的看法。

當地時間7月3日晚,剛剛抵達莫斯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見。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研究規劃全球發展戰略

7月3至4日,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兩國元首會談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當前世界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2017年至2020年)》並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關於朝鮮半島問題的聯合聲明》以及經貿、農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文化、創新、媒體、資訊網路、檢驗檢疫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交換。

外媒評論稱,這表明,中俄將在貿易、朝核問題等多領域進一步密切合作。

拉美社報道,中俄兩國領導人就進一步鞏固雙邊關係、加強在朝鮮半島問題和其他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合作等議題達成共識。雙方一致認為,中俄雙方要保持戰略協作,推動各方通過對話談判妥善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中俄雙方在反對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立場是一致的。

法廣中文網指出,中俄外交部發表關於朝鮮半島問題的聯合聲明,表明俄羅斯方面接受了中方“雙暫停”的主張。

俄羅斯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丘弗林注意到此次兩國領導人在會晤期間簽署了關於當前世界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他認為,俄中作為歐亞兩個大國,雙方關係發展關係著地區和世界局勢的穩定。此次簽署聯合聲明明確了雙方對當前熱點問題的看法,對鞏固世界戰略平衡起到了積極影響。

俄羅斯戰略發展模擬中心副主任特羅菲姆丘克説,習近平和普京這次會晤正值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召開前夕,兩國領導人不僅討論了俄中關係,還討論了全球領域內幾乎所有熱點問題,共同研究規劃了全球發展戰略。

《俄羅斯報》用“對表”這一詞彙描述此次會晤。該報這樣寫到,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這次會晤會使中俄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對表”,以便在政治上達到一致。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此訪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第六次訪俄或赴俄出席重要國際活動,也是兩國元首年內第三次會晤。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斯洛夫説,俄中領導人不僅在雙邊關係框架內定期會晤,而且在多邊場合經常見面,探討重大國際問題以及兩國政治、經濟合作問題,“這种經常性對話前所未有”。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托爾庫諾夫用“惺惺相惜”一詞形容中俄兩國元首之間的友好關係,認為“這是兩國關係能發展這麼好的關鍵因素”。

7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中德承諾共同努力確保G20峰會取得積極成果

7月4日至6日,習近平主席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從與德方領導人密切互動,到與當地民眾共迎大熊貓“夢夢”“嬌慶”亮相柏林動物園……在大約40個小時的時間裏,進行了10多場活動!

美國之音報道,習近平與默克爾舉行了會談,雙方在推進自由貿易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達成多項共識。默克爾表示,德國樂於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會與中方簽署一份投資協定,為日後兩國達成自貿協定打下基礎。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迪特爾·肯普夫説,在全球化遭遇越來越多阻力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無疑為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對推動全球發展、加強國際合作起到積極作用。作為出口大國,德國尤其支援“一帶一路”提出的互聯互通,因為德國企業將有機會參與項目建設或使用這些基礎設施並從中獲益。

德新社則關注中國和德國承諾將共同努力克服現行國際秩序中出現的深刻分歧,以確保G20漢堡峰會取得積極成果。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是歐洲最大的專門研究中國的機構,該中心負責人韓博天認為,習主席這次訪問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兩國關係的深入,也是中方推動二十國集團加強合作,共促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和建設性態度的體現。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總經理約爾根·弗裏德里希博士這樣解釋中德兩國在G20峰會問題上的一致立場:德中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支援全球化和自由貿易。

今年85歲的德國《時代》週報前總編輯和出版人、國際問題專家提奧·索默,曾在1975年隨時任德國總理施密特出訪中國,還曾與鄧小平進行過3次長談。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觀察者,他期待德中兩國攜手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索默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如果沒有中國加入,很多問題都將無法解決。“中國對G20的貢獻不容忽視,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值得期待。”

7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德國漢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步出艙門。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國際輿論期待中國成為“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的“守護者”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定於7月7日至8日在德國漢堡舉行,推進自由貿易和巴黎氣候協定是會議最主要的議題。國際輿論熱情期待中國成為“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這兩大全球性問題的“守護者”。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無論是去年9月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還是今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和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在各個場合都展現出積極推進全球化的姿態。

《柏林報》注意到,習近平主席專程在峰會開幕前兩天抵達德國拜訪默克爾。該報認為德國有足夠的理由在習近平身上花費這麼多時間,因為從多重角度而言,中國已成為德國在歐盟之外最重要的G20夥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經濟增量佔全球增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德國和中國擁有許多共同利益:兩國都主張自由貿易,承諾保護環境。

柏林《每日鏡報》稱,默克爾視習近平為“動蕩時代”的朋友,期望和中方一起減輕社會動蕩。

《南德意志報》認為,屆時,中國會以自由貿易夥伴、氣候保護冠軍和勇於承擔責任的大國的形象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