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6月29日刊文稱,今年恰逢中德邦交45週年,美國從《巴黎協定》等國際治理和貿易體系中退出,使得中德關係備受關注。6月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接受專訪,就中國與德國、中國與歐盟關係中一些議題發表看法。

文章稱,特朗普總統決定讓美國退出全球氣候《巴黎協定》,再一次凸顯美國有意退出戰後的國際治理體系。有評論人士認為,現在中國和歐盟應該結成盟友。柯慕賢稱,美國脫離《巴黎協定》,顯然會讓中國和歐盟走得更近。中國和歐盟之間有很多共同點,比如歐盟在氣候議題、加強世貿組織(WTO)和聯合國(UN)的作用、推進全球化上,有著共同目標。

中國和歐盟的全球化路徑有什麼不同?柯慕賢表示,舉個例子,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雖然歐盟原則上支援這個項目,但它是一種中國式的全球化路徑。它以中國為中心,在所涉及的其他國家地區,幾乎不做本地化的工作。歐盟的做法與此不同。歐盟的全球化路徑是建立開放市場,並按照WTO規則開展公共招標。

柯慕賢説,德國支援“一帶一路”計劃,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布麗吉特·齊普裏斯女士代表默克爾總理參加了5月的峰會。“一帶一路”沿線三分之二的國家在投資級別以下。這個項目將向很多這樣的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産業投入鉅資,幫助它們發展經濟,穩定政局。這對發展中國家當然是好事,就像中國向非洲的投資一樣。而且這對德國來説非常重要,因為德國面臨很大的難民問題,歐盟希望消除造成難民流亡的原因。

當被問及德國政府會給德國企業什麼指導意見時,柯慕賢表示,德國企業不是國有的,所以它們會自己決定。如果它們願意參與,聯邦政府當然會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