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博士程文銀

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能,貧富鴻溝彌合需要新渠道,全球問題治理需要新方案,“一帶一路”應時而生。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今天“一帶一路”峰會的勝利召開,“一帶一路”成就斐然:從中國倡議變成國際共識,從發展理念變成宏偉藍圖,從規劃方案變成合作實踐。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資源環境的訴求;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的聯通,更需要綠色發展新理念的指引。“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方式以粗放型為主,高能耗、高污染是其主要特徵。生態環境的脆弱更是讓這種發展方式不可持續,鹹海生態危機是中亞的老大難問題,乾旱、荒漠、嚴寒和水土流失、污染等均是六大經濟走廊面臨的重要環境制約因素。為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結合中國的教訓與經驗,以綠色發展引領“一帶一路”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近日,環保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隨後環保部又發佈《“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具體要求和舉措。三年多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35項林業合作協議,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節能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物資,開展太陽能、風能、沼氣、水電、清潔爐灶等項目合作。

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傳遞綠色發展新理念。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峰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建國後的傳統工業化到“九五”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再到“十三五”首次將綠色發展納入“五大發展”重大理念。綠色發展經歷了從“無位”到“有位”,從“副位”到“主位”的轉變過程。中國率先提出綠色發展新理念,如今已在全球獲得廣泛認同和支援。通過綠色絲綢之路的建設,進一步向世界傳遞綠色發展新理念,開創綠色發展新時代,引領21世紀世界綠色發展新潮流。

綠色發展引領“一帶一路”,駝鈴古道重展漢唐雄風

2017年05月13日,今年第1000輛中歐班列從鐵路運義烏西站鳴笛駛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之際,這列滿載著服裝、紡織用品等10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的列車成為2017年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較去年同期增加612列,增長158%。(龔獻明攝/光明圖片)

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全面服務“五通”。與沿線國家一道協力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加強政策溝通;“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設施聯通;把環保要求融入貿易協定,與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區的建設,擴大綠色産品和服務進出口,促進貿易暢通;積極探索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改善資金融通;加強旅遊交流與生態環保重點領域合作,增進民心相通。總之,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五通”的全過程。

綠色發展引領“一帶一路”,駝鈴古道重展漢唐雄風

2017年5月14日,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中國石油管道局四公司盾構將士歡慶額木爾河盾構隧道順利貫通。

“中國北極第一盾”在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順利貫通,標誌著中俄原油管道二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被提前攻克,為正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獻上一份厚禮。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典型範例,起始於黑龍江省興安鎮漠河首站,途經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止于黑龍江省大慶市林源輸油站。線路全長941.8公里,設計輸油量1500萬噸/年,對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宋洋攝/光明圖片)

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傾力打造“三個共同體”。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率先做出大規模減排承諾,承諾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讓顛簸多年的國際氣候談判出現重大轉機。作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的綠色承諾擲地有聲、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加強與沿線各國在互聯互通、貿易投資、産能合作、人文交流等“一帶一路”重點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打造利益共同體;分享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最新理念、技術和實踐,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打造責任共同體。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實現包容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駝鈴古道追大漠,綠色絲路勝江南。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超預期的進展,為這貧瘠之地披上了一件“綠衣”。偉業非一日之功,未來的絲路之旅還將面臨更多挑戰。只要我們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我們穩步前行,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綠色化水準,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駝鈴古道定將重展漢唐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