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

“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促進各方利益相關者間對話與多邊合作,實現長遠、共同利益;有助於在發揮市場力量同時兼顧社會包容性和風險抵禦力的提升;有助於有效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機遇和挑戰;有助於基於先進的開放平臺理念,催生協同效應,産生創新成果;有助於提供全球需要的正面敘事,釋放人類追求和諧發展的共同價值觀。可以説,“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經濟增長與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是促進全球包容性增長的先進平臺。(經濟日報記者陳 建)

  保加利亞保中商業發展協會高級顧問白愛琳:

中國政府著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是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的偉大發展計劃,有利於推動中國與區域各國共用發展成果,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保加利亞工商界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熱情高漲,期待“一帶一路”合作給保加利亞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讓兩國經濟合作項目更有效地對接,讓保中合作再上新臺階,實現合作共贏。(經濟日報記者田曉軍)

  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毛托爾奇·捷爾吉: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取得最卓越成就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偉大復興正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帶動一個地區復興的力量,同時也是帶動世界復興的力量。如果沒有中國的發展,整個世界都難以復興,中國是世界復興的主要引擎。(經濟日報記者翟朝輝)

  印度尼西亞工業部官員朱利安:

印尼海洋國家的屬性使其天然具有成為“海上絲路”支點國家的優勢。佐科總統上任以來,著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這一部署與中國從陸地走向海洋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印尼此次積極參會,旨在通過中印尼友好合作讓印尼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和全球價值鏈,尤其是在物流、交通、航運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可以借“一帶一路”建設之力實現質的飛躍。(經濟日報記者田 原)

  沙烏地阿拉伯資深媒體人薩利赫:

沙特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中國是沙特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長期保持著穩定、良好的經貿關係。近年來,沙政府頒布的“2030願景”及“國家轉型計劃”等經濟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建設非常契合,沙中兩國發展戰略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強互補性。沙特期待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借助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平臺,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對接,加強同中國在原油、石化、交通、核能、礦業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加速實現本國的經濟轉型,為兩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增長注入強勁動力。(經濟日報記者宋博奇)

  天達資産管理公司CEO亨德里克·圖爾特:

鋻於中國政府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專注力和投入力度,沿線國家間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前景被十分看好。可以説,“一帶一路”建設未來將形成巨大的經濟共同體,釋放沿線地區前所未有的經濟潛力,這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具有不可忽視的外溢效應。如果投資者不去關注這一宏大的規劃,就好比在數十年前不去了解歐盟的發展路徑一樣。舉例來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改善將提升其信用評級,全球債券市場也將隨之迎來更多的可投資産品。(經濟日報記者蔣華棟)

  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喬博: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世界各國深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好機會,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合作機遇。澳中兩國經濟互補性強,經濟合作日益緊密。澳大利亞北部大開發將提供大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機會。澳大利亞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經驗、有需求,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專業技術和投資能力,兩國優勢相結合將激發出更多機會。相信澳中兩國經貿投資合作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一定會有更大發展潛力。(經濟日報記者翁東輝)

  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大使馬雪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演講時提出,中國還將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合作支援“一帶一路”項目,同有關各方共同制定“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倫敦期待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融資中心的關鍵作用。即使面臨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影響,亞洲投資者的長期投資態度和倫敦本身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依舊能夠幫助倫敦成為關鍵的基礎設施融資中心。(經濟日報記者 蔣華棟)

  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協會主席迪諾:

印尼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的重要海上運輸樞紐,是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第一站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2014年10月,印尼總統佐科提出將印尼打造成為“全球海洋支點”,著力建設海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海洋經濟等。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與中方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補性很強,兩國政府和各界均應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充分評估和考量戰略對接點、對接形式和對接時間表。其中,加速推進互聯互通是當務之急。(經濟日報記者田 原)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CEO凱颯: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有人試圖對自由貿易關起大門。他們以為如此一來便可保護本國産業,防止國民失業。但歷史證明並非如此。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已經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機會。截至2016年,中國企業已經與60個國家簽訂了約4000份EPC(負責工程設計、採購、施工)合同。(經濟日報記者陳 頤)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江原規由: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來,贏得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近年來,地方保護主義、反全球化勢力抬頭,此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提供了新的“公共財産”。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和期待越來越高。同時,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120多個國家將中國作為最大或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具有向世界提供“公共財産”的基礎和實力。(經濟日報記者蘇海河)

  法國著名作家新力婭·佈雷斯勒:

“一帶一路”建設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傳達了中國希望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共同攜手創造美好未來的願景。“一帶一路”建設還有效平抑了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及文化狹隘對世界發展的負面影響,促進了東西方彼此理解與交流,通過共贏模式使沿線國家切實感受到了實惠與便利,從而使這種和諧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中國近年來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懈努力,讓世人看到了堅持夢想對現代文明的重要性,只有對夢想的不斷追尋與努力,一切才能成為現實。(經濟日報記者李鴻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