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新

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首次提出“一帶一路”是造福各國人民的“世紀工程”。

那麼,怎麼理解“世紀工程”的內涵?“一帶一路”建設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紀工程”?中國在這個人類歷史的“世紀工程”中將起到什麼作用,又該做出何種貢獻?我們認為,“一帶一路”從倡議到啟動雖然僅有三年多時間,習近平主席之所以將其稱為“世紀工程”,這不僅僅是國家對“一帶一路”宏偉設計的準確定位,更反映出了當今世界對中國的信心與期待,既是21世紀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還是惠及最大人口規模的民生福祉工程。

一、何謂“世紀工程”

所謂“世紀工程”,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並對人類命運産生深遠影響的精神實踐和物質實踐的統一,這就至少需要包含三個基本特徵,即時間上的延續性、空間上的跨度性和福祉上的廣泛性。

從歷史角度來講,“世紀工程”就是經受住時間洗禮,可持續、可驗證的人類實踐活動;從現實角度來講,是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的實踐活動;從未來角度來講,則是涉及人群最廣,並將澤被後世的實踐活動,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代際工程。從歷史上看,有過都江堰工程(西元前256年)、羅馬大道(約西元1世紀)、隋唐大運河(西元605年)等世代典範,也有太平洋鐵路(19世紀中期)、巴拿馬運河(19世紀末)、西伯利亞大鐵路(20世紀初)的巨型近代工程,以及20世紀下半葉的航太和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工程。可以説,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每個世紀都會有標誌性的世紀工程,儘管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都付出了極大代價和艱辛,但它符合公共投資長期邊際成本趨於零的規律,不僅惠及當代,還惠及後世。

二、“一帶一路”是21世紀的“世紀工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不僅本質上具備世紀工程的三大基本特徵,而且還將從受益覆蓋人群、跨越地域空間以及持續時間上,都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大的和平貢獻、發展貢獻、治理貢獻。

“一帶一路”建設具有資源可持續性、參與可持續性和精神可持續性。

第一,資源可持續是“一帶一路”成功的基石。三年多來,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機制的大力推動下,“一帶一路”建設啟動順利,成果超出預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也在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創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一帶一路”成為既有倡議、更有平臺和措施的人類工程,不僅包括富有開拓精神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還包括絲路基金、亞投行和國際發展援助的資金平臺。此次峰會上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提供專項貸款3800億元,未來三年提供600億元發展援助,這就為沿線國家的“一帶一路”暢想插上了騰飛的雙翼。實際上早在200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裏提出了“新絲綢之路計劃”構想,但卻無下文、不了了之。一是人事調整,因人事變動而決策變動;二是美國發動戰爭不惜成本,在增加國際發展援助方面既缺乏政治意願,如2015年美國軍費開支為5960億美元,而國際發展援助為135億美元,前者相當於後者的44倍。

第二,參與的主體可持續。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是開放、非零和博弈的合作之路,是與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之路,是各國發展優勢的互補之路,對有意參與的沿線和域外國家與組織均不設限、不設坎,遵循平等參與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這就具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吸引力、向心力。三年多來,已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到這項世紀工程之中,集眾力、匯眾智是“一帶一路”最鮮明的標簽。“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帶一路”建設就具有構建世紀工程的澎湃動力和勃勃生機。

第三,精神理念的可持續性。偉大的世紀工程,不僅在於它創造的經濟價值,更在於它樹立的精神價值。“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五通”的龐大基礎設施建設,核心理念是“共贏主義”,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僅體現出中國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作出的實實在在貢獻,更將閃耀出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天下情懷與治世理念。“一帶一路”依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堅船和利炮”,而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精神,在宏偉的世紀工程背後,聳立的是中國的文化世紀工程、精神世紀工程,建成的是世界性的民心工程。因此,“一帶一路”就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支援與傳揚,“一帶一路”建設會越走越寬,成為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新樣板、引領新型全球化的“民心”世紀工程。

三、中國倡議引領世界共建,共築造福人類的世紀工程

“一帶一路”,就是從中國的世紀工程演變為世界的世紀工程。進入21世紀,中國已經建設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從2000-2016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從6.87萬公里增加至12.40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2萬公里,公路里程從168萬公里增加至5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1.63萬公里增加至500萬公里,航線里程從150萬公里增加至532萬公里(2015年數據),光纜線路長度從28.7萬公里增加至96.0萬公里(2015年數據)。這些代表21世紀水準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本身就是“世紀工程”,直接惠及了13.8億中國人民,是公認的“中國奇跡”,這將為“一帶一路”的世紀工程提供寶貴的建設經驗,也將直接惠及沿線幾十億世界各國人民,建成新的“世界奇跡”。

“盛世構絲路”,歷史如此,當今亦如此。“一帶一路倡議很有可能成為21世紀規模最大、甚至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這離不開中國發展的關鍵作用與重要貢獻。事實已證明,正是由於中國在“一帶一路”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這一倡議才會在短短四年間逐步“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因此,也只有當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中國成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引領者、推動者,“一帶一路”才有可能成為澤被後世的世紀工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把“一帶一路”建設為推動人類發展的世紀工程,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願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期待。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的演講中指出,“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推動沿線各文明的開放發展,推動各民族的融合發展,但也要看到。“一帶一路”世紀工程本身就是需要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還需要花費超大規模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技術資本投資。儘管“萬事開頭難”,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這也是成功的一半,因為這是共商共建共用的世紀工程,造福世界,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