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3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組織、1500多名中外嘉賓……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來自近100個國家的2000多名外國記者共同見證了這場歷史性盛會,以筆、滑鼠、相機,和世界分享“一帶一路”,豐富多彩的報道讓全球刷屏。不少外國記者表示,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向各國受眾講述“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故事。
資訊量大,令人振奮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只要實現發展,人民的生活富足,爭端就能減少
“會務按照高標準籌備,組織有序,安排合理,而且資訊發佈及時、透明,充分考慮了媒體的報道需求。”肯亞廣播公司記者埃裏克·比埃貢説,他參加過不少國際會議,這次是“組織得最成功的一次”。埃及《今日消息報》記者瓦利德·易卜拉欣為論壇的報道已經準備了近一個月,他對會場空間開闊、硬體設施完備讚嘆不已。
從北京APEC會議到G20杭州峰會,再到這次論壇,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首席駐京記者麗塔·法蒂古索明顯感覺到,中國舉辦大型會議的經驗日益豐富。“組織這麼大規模的會議很不容易,但是論壇進展順利。”
她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中國加強與世界的聯繫,推動其走向全球,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難題的情況下,能夠為各國尋求經濟穩定發展良方提供新思路。
不少記者表示,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演講資訊量大,令人振奮。5月14日論壇開幕當天,哈薩克通訊社駐華記者阿克扎諾夫就為習主席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寫了5篇報道。“習主席列舉了很多數字和計劃,充分顯示了與各國繼續謀求共同發展的決心,還宣佈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我希望絲路基金在哈儘早落實建設項目。”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這話説得真好。只要實現發展,人民的生活富足,爭端就能減少。”加拿大全球研究網記者卡拉·斯泰亞説,“一帶一路”讓更多貧困地區的人們實現了互聯互通、資源共用,有助於全球推動減貧進程。
墨西哥《金融家報》記者丹尼爾·布蘭科是一名科技新聞記者,當聽到習主席説“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以及“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奈米技術、量子電腦等前沿領域合作”時,他深感震撼。“一位國家元首在國際會議上如此強調創新與科技合作,可見決心之大。”
易卜拉欣説:“全球的民眾都需要穩定與富足的生活,因此,‘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完全符合民眾的需求。”
期待對接,分享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全面,可以連通起各國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方面的各種資源
剛果(金)位於非洲中部,有8000公頃良田,由於缺乏便捷的交通網路,當地品種豐富的熱帶農作物無法及時運出偏遠産區,當地農産品消費的80%也只能依賴進口,有些地方甚至與世隔絕。“我們需要發達的基礎設施網路,把全國主要地區連接起來。”剛果(金)《潛力報》記者西普裏安·卡普庫很清楚,有了中國的資金、人員和技術,就能建水電站,有了電,其他領域建設才跟得上。他希望為剛果(金)政府擬定基建領域的發展規劃取走一些“真經”。
“巴基斯坦能源短缺,中巴經濟走廊中的大量能源項目可解燃眉之急。”在中國旅行期間,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資深記者穆罕默德·扎米爾·阿薩迪切實感受到高鐵的方便快捷。他期待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巴基斯坦開花結果,將當地時速80公里的“蝸牛列車”升級為時速180公里的高速列車。
如何躍過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聯通外部世界?這是尼泊爾的一道難題。西元13世紀,尼泊爾工匠阿尼哥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前往中國西藏,又從那裏繼續北上,來到元代京城元大都,設計並建造了白塔寺,成為尼中兩國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中國人常説‘要想富,先修路’。”《新興尼泊爾報》記者南達·拉提瓦力特別希望借“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尼泊爾人民可以更方便地走向世界。
“中國在柬埔寨修建的道路至少有20條,柬中友誼大橋至少也有6座。”柬埔寨國家電視臺記者翁卡納卡介紹説。
“我們的電視臺大樓就是中國人幫助建成的!”模里西斯國家電視臺記者蒂埃裏·哈馬薩維興奮地説,“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全面,可以連通起各國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方面的各種資源。
比埃貢告訴記者,今年6月,連接肯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即將試運營。這條採用中國標準、技術和裝備建造的現代化鐵路,縮短的不僅是物理距離,還有肯亞人與夢想的距離。
在古巴哈瓦那街頭,由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大巴車,是當地居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古巴聖地亞哥港、馬利埃爾經濟特區等項目,也有中國公司的參與。“中國為拉美地區的基建提供資金和經驗支援,拉美地區基建條件的改善,也能幫助當地中資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這是雙贏。”古巴《格拉瑪報》記者伊拉姆斯·佩拉薩説。
論壇期間,中國公共外交協會邀請了來自非洲、南亞、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53名外國記者來華交流,他們也對此次論壇進行報道。不少記者都説,他們想寫一篇文章,談如何將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對接,從而真正有效地分享這個宏偉計劃的成果。翁卡納卡認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的“四角戰略”也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列為重要任務之一,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通和契合。
人心之間,有路相通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無論來自哪個洲,都有機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夥伴
“‘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習主席的這句話讓記者們更加體會到,“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無論來自哪個洲,都有機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夥伴。
蒂埃裏認為,“一帶一路”開創了全新的國際合作模式,“中國邀請各方廣泛參與,實現共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主動貢獻想法,積極參與,會議成果由所有參與方共同分享”。
波斯諺語雲:“人心之間,有路相通。”和看得見的橋梁、機場相比,摸不著的技術轉移,卻能“隨風潛入夜”,走進人們心靈深處。
比埃貢對記者説:“中國公司免費培訓肯亞的工人,並給我們提供很多工作機會”。翁卡納卡也在採訪時發現,不少中資企業的柬埔寨員工都從中國同事那裏學到了技術和知識,兩國員工也經常一起慶祝節日、參加活動,關係愈發親密。“加快設施聯通,就能更容易地增進民心相通,期待更多合作項目在柬埔寨落地生根。”
但在很多國家,“一帶一路”的認知度還有待提升。阿根廷國家通訊社記者萊蒂齊亞表示,此次峰會是中拉之間增進人文交流的契機。她要寫更多有關“一帶一路”的報道,讓拉美民眾了解倡議為世界帶來的貢獻和改變。
“我沒有名片,只有微信。加個微信吧!”比埃貢對記者説,“以前,我只能借助西方媒體了解中國,現在我和中國實現‘聯通’,就能感知一個真正的中國。希望今後有更多中國人與非洲實現‘聯通’,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夢想。”
(本報記者暨佩娟、莊雪雅、李琰、姜波、孟祥麟、于景浩、宦翔、邢雪、謝亞宏、杜一菲報道)
版式設計:張芳曼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李舸、雷聲攝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