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草木繁茂,百物滋潤。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群賢至京,少長鹹集,共襄盛會。5月14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博古通今,引經據典,一個個擲地有聲的中國承諾,一個個振奮人心的中國倡議,贏得了在場嘉賓27次經久不息的掌聲。

“一帶一路”倡議始於習近平主席,至今四年時間,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在今天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一舉世矚目的時刻,習近平主席的主旨發言向世界闡明瞭“一帶一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帶一路”是以絲路精神為紐帶的人類文明寶貴遺産。2000多年前,歐亞大陸上的先輩們,跨過草原沙漠,穿越驚濤駭浪,架起了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合作、和平之橋。這座橋梁綿延萬里,延續千年,積澱出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在古絲綢之路上,涌現出張騫、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等和平使者;譜寫出四大文明古國、世界三大宗教不同文明、宗教間和諧包容的“交響樂”;誕生出中國中西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的互鑒成果;呈現出“商旅不絕於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榮盛況。“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這段歷史表明,“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只要相向而行,就能走向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遠方。  “一帶一路”是以“五通”建設為內容應運而生的國際治理方案。當今國際社會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正成為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徵和發展趨勢。然而,擺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也頻發不斷,政治上的保守主義、經濟上的保護主義、社會上的排外主義、文化上的排斥主義也在不斷衝擊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的大勢。在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世界,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秋天,在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四年來,“一帶一路”已經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個方面的建設在沿線各國開花結果,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援和參與,並且被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納入到重要決議之中。從願景變為現實,一個個碩果纍纍的實踐成就表明瞭“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  在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成果後,習近平主席又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建設提出“五點意見”,指出“一帶一路”將會成為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  和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渴望。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的歷史經驗告訴世人,當今,國際社會需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夥伴關係。繁榮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依舊緩慢,發展是依舊是各國聚焦的根本性問題。所以,習近平主席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開放是國際社會進步的基本前提。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正呼喚著一個更加開放發展的世界來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創新是推動各國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帶一路”的發展更需要向創新要動力。文明是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的精神力量。“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不同文明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打造這樣一條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習近平主席還當場莊嚴承諾: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友好合作;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將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續聯絡機制以及在經貿、科技、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的重大利好措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習近平主席向世界闡明瞭“一帶一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世界指明瞭“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方向,世界各國都應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讓“一帶一路”在21世紀重新煥發往日生機,一起書寫21世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