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是通過新一輪對外開放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對進一步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參與國家共同發展意義重大。201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參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各國人民的夢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那麼,我們應如何認識“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目標、對外合作模式、金融支援和規劃保障呢?
“一帶一路”建設的頂層設計目標
到目前為止,關於“一帶一路”最權威的官方文獻是2015年3月28日由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表的政策聲明《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説明很具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從這些文件來看,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重要涵義:
“一帶一路”的基本理念是和平發展,是要實現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這裡面有很多新提法,過去我們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字眼,比如普惠,“一帶一路”要有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同時要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要探索西方國家主導之外的一個新的模式,這個新的模式是開放、包容、均衡、普惠,這就是新內容,但是都是“和平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目標是希望構建世界經濟新的體系,實現世界範圍宏大的經濟願景。一是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基本形成,互聯互通達到新水準;二是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基本形成;三是政治互信、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鑒互榮。這是很高的目標。“共商、共建、共用”表明“一帶一路”不是單方行動。一是堅持開放合作,基於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二是堅持和諧包容、兼收並蓄、共榮共生。三是堅持市場運作,是指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也發揮政府的協調作用。四是堅持互利共贏,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能合作多少就合作多少。
謀求合作共贏之道,實現“五通”。首先是政策要溝通;二是基礎設施領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是廣義的,陸海空包括油氣管線,包括電力線路;三是進行貿易投資合作;四是民心要相通,我們要通過學術往來、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合作讓當地民眾參與進來,實現民心相通;五是資金的融通,在“一帶一路”的資金上,既可以用中國的資金、金融機構,也可以用別國的資金和金融機構,既可以在中國境內發債,也可以在境外發債,既可以用人民幣發債,也可以用外幣發債,是一種雙向選擇,而不是只考慮人民幣國際化。
“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和保障
2015年,國務院除了發佈聯合聲明,還出臺了一個重要的文件——《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它從産能和裝備製造怎麼支援“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作了具體的要求,執行以來取得了一些效果。
首先是大型建設項目走出國門。核電設備和核電建設開始進入世界市場,高鐵有色建材這些一般的項目也有走出去的勢頭,主要是一般的競爭性項目和産品。第二是對外投資工程承包,簽訂了一些承包合同,大型成套的設備出口增長也比較快,這樣就帶動了國內裝備的標準品牌走出去。第三個特點是業務創新。我們現在的基本做法是建營一體化,這個主要指的是大型項目,尤其是工程項目,採用的基本做法就是建設和經營一體化,投資經營者合一,經營一段時間之後再交出去。第四個特點是“一軸兩翼”,重點是周邊地區六條經濟走廊。
它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機制一方面是貫徹落實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外投資實現備案管理。然後跟國外多個國家建立了雙邊、多邊的産能合作機制,對接非盟、歐盟、東盟、拉共體這些區域組織。同時,發改委已經和多省簽訂央地協同合作協議,這些都是工作機制的構建。此外,我們還關注到,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在建的一系列雙邊、多邊合作基金。其中有絲路基金支援的,比如中哈産能合作基金、中拉産能合作基金。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形成了一套新的思路並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致力於全球視野下的合作共贏、文明互鑒。“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在經濟新常態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重大部署。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到了需要走出去的時候,“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們參與全球經濟化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國務院理論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