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深刻反思的一年。一方面,民粹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國家興起,西方政要把國內各類經濟問題的癥結同對外貿易聯繫在一起,主張退出多邊機制,實施貿易保護。而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則力圖通過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帶動國內經濟發展,改善當前全球自由市場中不公平的現象。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向世界的承諾

習近平主席一月份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講話中,明確表示要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如果説習主席在達沃斯論壇的發言表明瞭中方對貿易全球化的立場,那麼五月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則是中國向全世界的承諾-中國推動全球合作不僅僅是外交辭令,而是中國對如何通過合作實現發展,如何突破當前全球合作的問題和障礙貢獻的智慧和答案。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外交名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的融通是沿線國家最為關注的外交議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匯集沿線國家領導人和政要,實現“共商、共建、共用”將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實踐産生三方面的突破。

第一,實現成果共用和風險共擔,使沿線國家真正成為“一帶一路”的利益相關者。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到2030年亞洲還需要投入26萬億美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增長,解決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資金缺口是當前基礎設施投入金額的兩倍。顯然,憑藉任何一國之力都無法補足這個巨大的缺口。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不僅在道路、鐵路、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可以幫助促進貿易發展,填補基礎設施建設的缺口。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本身投資風險大,投資回報週期長,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國家投資環境較差等方面因素,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有助於前期準確判斷投資對象國的政治、法律、安全等風險,進而選取高品質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此外,還有助於擴大投資來源,降低投資風險,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實現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以項目促進貨物和服務的流動。

第二,“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升級。自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採用基礎設施建設優惠貸款和其他利好政策來促進沿線國家從這一倡議中獲利。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多個沿線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雙邊貿易協定只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開端。從“一帶一路”雙邊貿易協定升級到自由貿易協定網路,不僅能使中國與所有沿線國家之間連接成線,也將使沿線國家之間互相連接,改變以往全球合作體系中,中心國家與邊陲國家的不對稱現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在同一個平面內,由“點”到“線”再到“面”地拓展合作空間。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中與貿易相關標準或將達成共識。長期以來,貿易和投資協議一直是亞洲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但亞洲國家在大力推進相互投資和貿易合作的過程中,往往只套用西方國家的標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承諾不拘泥於世行或其他多邊開發銀行的標準,靈活採用最為有效和最佳的做法。此次高峰論壇有望使沿線國家就標準問題進行充分討論,推進中國標準的國際化。

此次高峰論壇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這就意味著本次論壇不僅會突出重點國家的旗艦成果和項目,將從起步階段的雙邊合作拓展至多邊合作,還會更加明確”一帶一路“的範疇,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此外,還將提高”一帶一路“項目的審核標準,把經濟格局整合,使之簡單化,明確化,公平化。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徐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