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實現資訊共用

主持人:我們的智庫聯盟具有國際化色彩。通過與沿線國家智庫等國際智庫的交流,兩位認為國外智庫普遍關心“一帶一路”的哪些問題?

程國強:國外智庫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分為幾大類型,第一類是對“一帶一路”大力支援、充滿期待的,這些智庫主要集中在沿線國家以及傳統意義上的友好國家。此外,也有一些西方國家的智庫對“一帶一路”仍存在質疑。但隨著整體願景與行動的公佈,隨著亞投行成立、幾大經濟走廊規劃實施,他們逐步認識到,他們先前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從而逐漸轉向研究如何進行務實合作。

從支援我們的智庫來看,他們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在於:究竟“一帶一路”能為自己國家帶來怎樣的實質性利益,是否能給他們帶來實惠,讓他們有獲得感。第二是怎麼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合作機制如何實現。有些國家的智庫也發起了論壇專門對融資等問題進行討論。所以,我們通過智庫間的合作,了解他們的關切,把握他們的動向,通過合作研究、資訊交流、知識分享等,達到擴大共識的目的。

金鑫:自“一帶一路”提出至今,國外智庫研究“一帶一路”經過了一個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演變過程。“一帶一路”剛提出時,國外智庫對“一帶一路”認識停留在概念層面上,隨著“一帶一路”的成果顯現,加上國內智庫與國外智庫的交流不斷增多,國外智庫研究“一帶一路”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許多國家的國際關係學界,研究中國已經成為顯學,而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很多都把“一帶一路”納入研究範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行,“一帶一路”將引起國際社會更大關注。可以想像,國外智庫尤其是沿線國家的智庫將會迎來研究“一帶一路”的高潮。

關於“一帶一路”,國外智庫關注點不同,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問題:“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帶來哪些機遇和好處?“一帶一路”是否有更為詳細具體的行動計劃?參與“一帶一路”應與哪些部門對接?等等。

我們作為“一帶一路”的首倡者,對於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疑問不必焦慮。在深入認識新現象、新事物的過程中出現階段性的理解偏差或錯位也是正常的。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外方提出的中肯的批評意見虛心接受,而對於一些誤解甚至故意抹黑,我們應據理力爭、以正視聽。

立足現狀 聚焦熱點話題

主持人:作為智庫學者,兩位在“一帶一路”研究中主要關注哪些領域?如果能夠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言,二位最想談什麼?

金鑫:我現在研究的是頂層設計問題,比如“一帶一路”如何機制化,機制化到什麼程度,哪些領域可以機制化。同時我還關注先前研究的薄弱之處,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如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更好對接起來。另外,“一帶一路”中關於“帶”和“路”的研究不均衡。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成果豐碩,早期收穫不少,但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比較薄弱,我也比較關注這方面研究。

談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我盼望著論壇能讓國際社會更多地認識到“一帶一路”確實不是中國一家的事,而是我們各個國家共同的事業、共同的行動,從而共同商量怎麼把合作蛋糕做大,為“一帶一路”完善機制出謀劃策,為打造“一帶一路”升級版貢獻智慧和力量。要淡化“中”字,突出“共”字,這種“共”不僅是指中國和沿線國家加強合作、共商共建共用,沿線國家之間也要共商共建共用,要通過各國共同努力,解決貿易壁壘、區域經貿合作碎片化等問題。第二,要解決“一帶一路”升級版的問題,在機制化建設、新平臺搭建方面需要新的突破。第三,通過一些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領導人參會,分享“一帶一路”好故事,傳播“一帶一路”好聲音。“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故事,例如企業在國外履行社會責任的好故事、草根組織走出去扶貧濟困的好故事等等,故事最能打動人心,讓“一帶一路”的記憶歷久彌新。

程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一帶一路”開展了很多研究。首先,我們與北京大學聯合設立了一項關於“一帶一路”的重大課題,對“一帶一路”的規劃實施路徑等進行全局性研究,這是個年度課題,每年滾動研究。第二,國研中心相關部門分別從事“一帶一路”研究,我本人正在關注的是“一帶一路”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研究,我認為這兩個體系既是我們今後持續推進民心相通、擴大共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下一步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支撐。概括起來,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點:以包容共用為根基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關係新體系;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國際發展合作。

在即將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承擔了一項很重要的任務:14號下午,我們和國家發改委共同主辦以“政策溝通”為主題的平行分論壇。5月16日,配合高峰論壇,我們還將召開絲路國際智庫網路第二屆年會,來自30多個國家、近50家智庫、國際組織及有關企業的智庫網路成員和夥伴代表將出席會議併發表演講。我個人最根本的觀點,是要推動共同行動,從而建立機制化的合作交流對話,特別是人員交流合作研究,從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方案、路徑開展深入研究。我們要在規劃對接、政策協調、機制設計上成為政府的參謀和助手,同時在理念傳播、政策解讀和民意通道上成為橋梁和紐帶。此外,在投資選擇、風險評估和項目落地上,要為企業和産業提供諮詢和支撐。只有共同行動才能實現這三大目標。

與時俱進 推動智庫建設

主持人:我國智庫,尤其是新型智庫的發展,時間上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實施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智庫廣泛參與“一帶一路”研究,對自身成長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金鑫:中國智庫躋身國際倡議大平臺,和沿線國家智庫進行互動,一方面可以縮短我們與國際同行的差距,另一方面,因為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很感興趣,他們也會主動參與進來,這對我們學習借鑒國際智庫的一些做法、發展規律很有幫助。事實上,幾年來,政府智庫、高校智庫,尤其是社會智庫等各類智庫的發展都非常迅速,這與“一帶一路”有密切關係。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差距。因為中國智庫的發展時間總體偏短,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很多發達國家的智庫還未完全參與。我觀察到,國際智庫逐漸看到了中國智庫的發展速度和潛力,願意加強與我們的交流,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我們還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就是中國智庫在引領發展議程和國際性熱點話題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智庫建設永遠在路上,國際社會對中國有很多期待,中國也有能力、有意願更多地履行負責任大國的責任,但是我們怎麼讓國際社會更好地認識中國,願意讓中國在全球性問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智庫加強和國際社會的良性互動。

程國強:我們對智庫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以國研中心為例,早在2010年,中心就對今後定位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刻思考,提出建設一流智庫。從2011年提出一流智庫建設,到後來中央開始部署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國研中心在此過程中嚴格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根據國際經濟格局和中國發展訴求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的對外戰略佈局和整體職能。我們的國際交流合作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建設的實施,不斷得到推進和深化。

包括國研中心在內的中國智庫的成長和發展,正面臨一個偉大的機遇。“一帶一路”給我們提供了機遇、搭建了平臺。應該説,近幾年智庫建設的興起跟“一帶一路”建設確實相輔相成,智庫把“一帶一路”作為使命、作為機遇,有些以“一帶一路”命名,有些以“一帶一路”為主要研究領域,併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撐和服務。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高端智庫建設、新型智庫建設正面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機遇,向國際一流智庫邁進。

展望論壇 滿懷殷切期待

主持人:兩位對於即將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怎樣的期待和預判?

金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首次圍繞中國提出的倡議召開的高端會議,此次峰會舉辦,對“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深遠影響。中聯部主要參與了“民心相通”平行分論壇的籌備,在籌備會議過程中,我認為通過高峰論壇應達到幾個效果:

一是通過舉辦峰會,可以使國際社會意識到,“一帶一路”是中國為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所作的積極探索,是凝聚共贏發展力量的重要平臺,是實現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有效途徑。國外朋友通過參會,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一帶一路”既為處於經濟全球化“洼地”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幫助其擺脫貧困和實現現代化,也為既有的發達國家增添了發展動力。“一帶一路”注重發揮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合理引導作用,而不是任由資本逐利擴張,強調為相關國家的普通民眾謀幸福。二是高峰論壇將推動“一帶一路”向優化升級的2.0版本邁進,在理念引領、機制建設、平臺優化、項目完善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將進一步提升合作效率,激發並匯聚各方面的熱情,並推動合作熱情的成果轉化。三是峰會將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與現有國際機制的合作。“一帶一路”倡導開放發展,歡迎國際和區域性組織以及域外國家參與,很多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參與論壇,這將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不同區域合作機制的聯動發展。

相信在峰會後,國際社會將對“一帶一路”有更深更廣更客觀的了解,國際社會尤其是沿線國家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我們作為智庫,應奮發努力,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的智慧。

程國強:我們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充滿了期待。作為智庫,我希望智庫合作能夠更上一層樓。此次峰會意味著“一帶一路”建設可能進入一個新階段,如果從2013年提出到目前是啟動階段的話,此次峰會後應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此次會議是一個標誌和節點。

對於峰會,我有三點期待:一是希望能夠凝聚更多共識,促進與更多國家的政策溝通與發展戰略對接。二是進一步深化合作,特別是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金融通、人文交流、貿易投資等領域有扎紮實實、切切實實的項目落地。三是促進共建機制,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用已經進入機制形成階段,這次會議有近30個國家的元首參加,有那麼多國部長、國際組織、企業參會,實際上的朋友圈已經建立,並且在不斷擴大。現在更重要的是思考我們應建立怎樣的共建機制,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可以形成共識使更多國家能搭上“一帶一路”這趟快車,攜手邁上共贏發展的新臺階。

(光明智庫、光明網聯合推出;統籌:王斯敏、蔣正翔;主持:王斯敏;整理:趙凡、王斯敏;攝像:董騰飛;導播、剪輯:劉希堯;包裝:張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