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即將在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是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方就此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會議,28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自110個國家及61個國際組織的千余名各界人士的出席,將為“一帶一路”的區域協調提供重要舞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域內外各方態度積極,雙邊、多邊合作推動迅速,“五通”維度不斷拓展,成為幫助各國抵禦經濟危機衝擊、獲得發展動力的重要力量之一。2017年,全球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經濟復蘇勢能增強,但不利因素仍未消除,“一帶一路”國家穩定和鞏固經濟發展還需要有效的機制保障。“一帶一路”提供了國際合作的空間,推動政府間協同努力,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為市場資源配置優化提供重要保障。
論壇設置的高級別全體會議加6場平行主題會議的“1+6”模式,既是“五通”理念的延續,又為智庫發揮重要的資訊溝通和協同支援作用創造條件。事實上,與會各方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用”理念持肯定態度,但在全球經貿發展呈現越來越多相互融合特徵的情況下,各類市場主體、政府與行業組織、金融機構都在努力探尋適合自身角色定位的最佳發展路徑,同時又需要通過與其他參與方的協同配合降低參與成本、解決衝突,實現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論壇提供的平臺,不僅為各類主體就各自熟悉的領域分別開展專業性較強的交流提供便利,而且提供了跨領域交流的可能性。各方將在6場平行論壇中圍繞主題,創新思路,廣泛探討,推動區域合作的擴容和升級。
“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創新機制、共謀發展”分論壇將推動與會方闡明各自發展理念、宣介發展目標與重點,對接發展節奏,協同政策舉措,減少政策的負外部性影響。創新適合下一輪經濟復蘇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減少因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市場信號扭曲和社會福利受損,通過持續且更為開放的宏觀環境保障企業利益、穩定企業發展信心。
“互聯互通,走向繁榮”分論壇將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問題進行專項研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經濟繁榮的重要條件,相當數量的沿線國家重視並希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但受地理條件、歷史沿革、安全考量、財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等因素約束,互聯互通推動困難。各方需要協同解決關鍵障礙,在創造良好的宏觀發展條件下有序推動互聯互通。隨著經濟的復蘇,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投入市場的基礎貨幣將伴隨杠桿率的增加産生巨量的貨幣供給,但基礎設施領域引入民間資本需要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推動各國相關標準和規範協同互認、通過稅收政策等措施,為項目營運穩定獲利提供保障。
“暢通高效,共贏發展,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分論壇將為協同各方力量,促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提供平臺。此次受邀來華的參會人士分佈廣泛,從與會政府首腦看則以東南亞和中亞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經貿聯繫的熱點地區。作為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中國努力踐行承諾,維護多邊經貿秩序,推動WTO《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一帶一路”國家間市場整合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風險問題較為突出的國家,對企業投資經營活動的機制性保障有利於吸引長期投資,為當地創造持久穩定的就業機會,改善經濟發展品質。除了充分利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創造的物流便利條件,還可積極探索資訊技術在商貿活動中作用的發揮,有效用好各方優勢資源稟賦,促進多元、創新的經貿活動。
“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分論壇將在金融領域發力,促進沿線各國穩定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鋻於當前多數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處於週邊、對外金融影響力和自身金融實力不強的現狀,加強區域協同互助、提高金融風險抵禦能力,增強服務經貿活動支撐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共建民心之橋,共促繁榮發展”分論壇為各類主體間的交流互動創造機會,有利於各方暢抒己見,促進文化交流,增強相互信任,減少誤解。
“攜手打造智力絲綢之路”分論壇是智庫學者的對話舞臺,來自各方的專家將圍繞如何促進絲綢之路建設建言獻策,分析制約和挑戰,探索潛力和機遇,成為加快“五通”的重要支撐力量。
合作仍將是全球發展的主旋律,但合作並非簡單的重復,而是需要應時而變,應需而變。正如論壇主題“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所展現的理念,本次論壇是開放的、包容的,堅持“共商、共建、共用”,與會各方對未來發展有著更高期待。因此,一方面“一帶一路”需要擴容。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的廣泛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會隨主體的增加而成倍增長。各國通過協同,也有利於“做大蛋糕”,為各類主體創造共贏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一帶一路”還需要“升級”。在法律政策完善對接、新技術應用、消費需求更新換代等方面,期待各方積極行動,通過機制建設、網路建設、引導支援,鼓勵創新發展,優化研發資源配置,面向下一輪經濟上升週期,創造新的增長點,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增強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發言權。(作者: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