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走出去

  張念(左一)在文物修復現場。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為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加強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被認為是其中應有之意,是將絲綢之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密銜接的重要一環。在這方面,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包括與烏茲別克、塔吉克、印度的專業機構聯合開展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項目;與蒙古國、烏茲別克合作開展的古建築、遺址保護工程等。

希瓦古城的歷史文化遺跡修復項目,作為絲綢之路人類文化遺産合作保護的示範項目,不僅使古老的文化遺産煥發新的光彩,更促進了中烏文化交流,讓兩個古老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中方工程師表示,烏茲別克的清真寺和經學院等建築有固有的工程做法、用材和傳統施工方式。對中方技術團隊來説,修復工程是個絕佳的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工程師張念説,“在工作中,幾位烏方的文物專家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從技術到文化,中烏雙方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溝通探討,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場負責的工程師閆明同志補充道,“中方會經常請一些烏方文物保護的專家來中國交流,雙方也會不定期地舉行學術交流會,希望在文物保護方面,文化上有更深一層次的交流”。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許言認為,文物維護是個文化互相交流,雙向傳播的過程,沿著新世紀的絲綢之路中國也將向世界展現一個文物大國的底蘊與風範。他説,“總體來説,我覺得通過這個工程有兩方面好處。一個是對於文物維修技術人員來説,把咱們的文化和對方融合,走出去。另外一方面是把咱們的技術通過這個窗口展示出來。畢竟中國是文物大國,咱們現在的國保單位已經有四千多處了,世界文化遺産世界排名第二,咱們也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的窗口宣傳自己的文化,宣傳咱們的維修理念、維修技術和方式,同時也可以把咱們的文物介紹給世界。雖然是維修,但是在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交流在裏面”。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訪烏期間,在塔什幹接見了項目組成員,高度評價了援烏項目的重要性和項目成員的專業精神。

在過去千年的歲月裏,希瓦曾被摧毀過40多次,正是絲綢之路讓她重振生命。如今,她正再一次抖落歲月的風塵,向世人展示最初的光華,訴説千百年間的傳奇。在這條綿延千古的絲綢之路上,如今還散落著很多如此般耀眼的傳世珍寶,正等待著重現光彩,等待著與不同文明的重新相遇,等待著你我攜手譜寫一曲曲新的篇章……(記者郝志慧、蔣習)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