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2日,中國中鐵所屬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烏茲別克時任總統卡裏莫夫在塔什幹共同出席通車視頻連線活動。該工程是中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成果,不僅改善了烏方的基礎設施,造福當地人民,也是中烏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新紐帶。
安格連—帕普電氣化鐵路連通費爾幹納盆地與塔什幹。費爾幹納盆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物産豐饒,人口約佔烏茲別克全國人口的1/3。此前,費爾幹納盆地沒有直通塔什幹的鐵路,公路路況較差且受氣候影響,當地居民只能繞經鄰國乘火車前往塔什幹。考慮到當地民眾出行與經濟發展,烏政府十分重視盆地與外界的連通問題,2013年將該鐵路線建設列入日程,稱為“總統一號工程”。
卡姆奇克隧道全長19.2公里,開挖總長度47公里,是中亞地區最長的隧道。該隧道是安格連—帕普鐵路工程的核心和最大難點,關係到整個工程進度。中國駐烏茲別克大使孫立傑介紹説,卡姆奇克隧道不僅是中烏非資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也是中國優質産能走進烏茲別克的成功範例。作為中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早期成果,隨著隧道建設不斷推進,兩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也不斷發展。
當初不乏歐美企業競爭該項目,但均止步于建設該隧道的技術難題面前。中鐵隧道集團項目經理周校光介紹,在開挖的幾十公里隧道中,總共需要經過7個不同的地質斷層,山體爆破時,經常發生岩石爆裂彈射(岩爆)現象,建設難度比他以往任何一個項目都要大。在隧道建設期間,僅中等強度以上的岩爆就達3000多次,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岩爆使隧道坍塌近2000立方米,對施工人員的安全乃至心理都造成了極大威脅。不過,“在確保安全和施工進度的同時,在近10公里的岩爆區間,沒有發生一起因為岩爆造成的人員傷害事故。”周校光説。
“中國技術攻克了世界級難題。”中鐵隧道集團組織召開跨國專家會議,對岩爆災害會診,制訂專項方案,並與國內高校聯合科研攻關,制訂了應對岩爆的科學方法,並在培訓中切實提高隧道施工人員應變處置能力,“我們已經申請了相關的技術專利”。
“卡姆奇克鐵路隧道是採用中國技術、按照中國標準建設的,創造了中國速度,這充分體現出中國隧道施工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周校光自豪地説。
中方施工人員高品質高速度的工作,得到了烏茲別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肯定。現任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時任總理,他在項目施工期間3次來到工地現場視察並慰問施工人員。
“我們的施工速度很快,品質上佳。”烏方項目工人沃伊別克告訴記者,他在中國企業工作得非常愉快,不僅可以拿到遠高於當地水準的工資,還學習和掌握了很多技術。“會找機會去中國看一看,了解中國,希望能夠繼續和中國朋友一起工作。”沃伊別克説。(經濟日報記者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