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國土面積、人口、資源等要素來看,以色列只是一個小國,但是它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科技大國”“經濟大國”和“教育大國”,被譽為“創新的國度”“第二矽谷”。其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長期保持在4%以上,每人平均研發水準、萬人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萬人發表國際論文數量、每人平均風險資本投資量、每人平均擁有高科技公司數量都名列世界第一,國家創新能力指數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數量列世界第三。

1992年中國與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來,雙邊關係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兩國關係帶來新的發展動力。以色列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結合部,西面和南面分別瀕臨地中海和紅海亞喀巴灣,無論是“一帶”還是“一路”,這裡都是重要節點。以色列從一開始就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10月,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2015年3月31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式簽署了提請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申請,成為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之一。

過去5年裏,以色列總統、總理、議長等政要接連訪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劉延東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德江等也先後訪問以色列,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在雙方高層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下,中以交流合作日趨緊密。中國已成為以色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全球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13億美元,中國對以投資額超過60億美元。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大量中國資本涌向以色列。在資訊安全、精準農業、生物醫療、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以色列的科技公司近年成為中國投資者的關注熱點,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奇虎360、聯想等著名科技公司都紛紛向以色列的科技投資基金注資。來自以色列經濟和産業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對以色列初創企業的投資相比2012年增長了300%,達到5億美元。目前,以色列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中約40%的資本來自中國。

創新是以色列的國家名片,而中國則將創新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視之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引擎。創新合作註定是中以合作的一大亮點。中以兩國高度重視創新合作,創新合作機制日趨完善。2013年5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中國,中以建立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機制。內塔尼亞胡還表示,願把以色列建設成為中國的“研發實驗室”。2014年5月,劉延東副總理訪問以色列,參加了以色列首屆創新大會,並宣佈成立中以創新合作聯合委員會。2015年1月,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簽署了《中以創新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包括成立中以創新合作中心、成立中以“7+7”大學研究聯合會、啟動“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等,為兩國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共同推動兩國創新發展搭建了合作平臺,明確了重點任務,建立了機制保障。2016年3月,劉延東第二次訪問以色列,與內塔尼亞胡共同宣佈啟動中以自貿協議談判,為加強雙邊關係邁出重要一步,以色列對華高科技貨物商品的出口以及對華高新技術産業的投資都將迎來重要機會。

今年3月19日至22日,在中以建交25週年之際,內塔尼亞胡第三次以總理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內塔尼亞胡共同宣佈,中國和以色列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以色列成為繼瑞士之後第二個同中國發展以“創新”為標誌的夥伴關係國家。隨後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以色列國關於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明確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色列在創新、研發領域具有全球公認的領先地位。繼續深化中以合作仍有巨大潛力,雙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礎上致力於開拓和深化創新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對兩國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以色列有很多先進的技術,中國則有雄厚的資本和廣闊的市場。這種互補性令中以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存在無限的合作空間。內塔尼亞胡曾説,猶太人和中國人都擁有非常聰明的大腦,應該分享智慧、分享知識。他認為,在宏偉的“一帶一路”倡議下,中以可將市場和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兩國合作的深度和水準。正如他此次訪華期間在“以色列總理商業創新論壇”上所説的,中以合作乃“天作之合”。(光明日報駐特拉維夫記者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