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敏建市周邊的二百八十多個村子當中,通電的超過了九十個,高於緬甸的全國平均水準。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許多。那麼緬甸中部“用電荒”的老難題,是如何緩解的?其實這是“一帶一路”帶來的變化。

在建天然氣發電站

  敏建天然氣發電站

記者身後的是在敏建建設起來的一座裝機容量133兆瓦的天然氣發電站,在當地還有一座裝機容量90兆瓦的天然氣發電站也已經投産使用,這些發電廠的發電量可以支撐五座像敏建這樣的城市。

天然氣發電解決緬中部“電荒”

居民用電得到了保障,當地還將建造一座煉鋼廠,預計年産量40萬噸,將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工業生産企業。由於鋼鐵生産需要巨大的電力,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日子好過了,生産發展了。敏建這個過去不為人知的小地方,正在實現經濟上的騰飛。這一切和中緬油氣管道密不可分。

作為“一帶一路”在緬甸的先導項目,中緬油氣管道于2010年6月開工建設。中緬油氣管道包括天然氣管道和原油管道。其中,原油管道設計輸量為每年2200萬噸。而天然氣管道已經于2013年投産,不僅向中國輸送天然氣,還通過六個下載點向緬甸輸送了16億立方米天然氣,為當地發電廠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讓過去飽受缺電之苦的地區獲得了充足的電力。

能源通道為沿線輸送就業和援助

除了改善生活和生産狀況,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還為沿線地區提供了很多就業和援助。在管道建設期,最多同時聘用緬籍員工600多人,220多家當地企業參與建設。進入運作期以來,聘用緬籍員工達到了800人,佔全部工作人員的七成以上。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啟動以來,累計投入2300多萬美元在管道沿線開展社會經濟援助178個,包括學校、醫院、道路、橋梁、供水、供電、通訊等工程,並開展了50多項自然災害捐贈。

中緬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作

中緬原油管道

  中緬原油管道

2017年4月10號,在緬甸總統廷覺訪問中國期間,《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在北京簽署;幾乎同一時間,一艘裝載著十四萬噸原油的油輪停靠在原油管道的起點——緬甸馬德島開始卸載原油,這也標誌著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作。這條管道必將給兩國帶來更加充足的能源供給。

緬甸各界熱議“一帶一路”倡議

一條能源通道,讓緬甸民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讓“一帶一路”這個抽象的概念開始在緬甸為人所知,為緬甸政界、商界、學界所重視。

緬總統:積極研究參與“一帶一路”

緬甸總統廷覺訪華之行

  緬甸總統廷覺訪華之行

記者注意到,緬甸總統廷覺此次訪華之行,特意增加了西安一站。他在這個古絲綢之路起點明確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緬甸也在積極研究如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