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原標題:“一帶一路”建設為“風之谷”帶去金色未來——瓜達爾港,夢想照進現實

瓜達爾港有著水深、距離主航道近、不堵港等天然優勢。但在中國港控公司接管以前,大量碼頭設施長期處於閒置狀態且無法正常使用。歷經數年的能力修復,瓜港碼頭設施于去年9月份全部恢復到可用狀態。圖為恢復使用的瓜達爾港碼頭。經濟日報記者 梁桐攝

瓜達爾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巴方起點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會點,既關乎“一帶一路”建設全局,也承載了當地人們對發展的期盼。自2013年中國港控接管了瓜港碼頭及923公頃自由區開發和運營權後,這個世世代代以近海捕魚為生的小漁村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淳樸的當地居民中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感慨:“只有把瓜港交給中國人經營,才能給當地人的命運帶來轉變。”日前,記者走訪了建設中的瓜達爾港,親身感受了這顆走廊“明珠”的劇變。

每3個月就變個樣

飛往瓜達爾的航班徐徐下降,四下荒無人煙,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漠黃,甚至在跑道突然出現在舷窗下的前一秒鐘,乘客們還以為飛機將會降落在沙地中。走出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國際機場後,記者隨中國港控公司車隊前往瓜達爾港碼頭和自由區的起步區,那裏是中巴兩國500多名工人日夜奮戰的瓜港建設一線。

瓜達爾在烏爾都語裏的意義是“風之谷”,強勁的海風吹打著高聳裸露的沙山,使得這裡的天空時常像是被蒙上了一層昏黃色的幕布。然而,每當天空放晴,幕布落下,瓜達爾港都會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碼頭和自由區是瓜港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相關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為瓜港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瓜達爾自由貿易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耀宗向記者介紹説,按照當前的建設速度,瓜港面貌每隔3個月就會發生一次重大變化。

瓜達爾港有著水深、距離主航道近、不堵港等天然優勢。但在中國港控接管以前,大量碼頭設施長期處於閒置狀態且無法正常使用。歷經數年的能力修復,瓜港碼頭設施于去年9月份全部恢復到可用狀態,並於11月13日成功迎來了首航儀式。目前,瓜港已有3個多用途泊位可同時停靠兩艘5萬噸級貨輪,後方堆場面積達140000平方米,能夠處理包括集裝箱,散、雜貨等多種類型貨物。瓜達爾國際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尚飛向記者介紹説,現在平均每個月有3艘貨輪停靠瓜達爾港,主要運輸貨物是自由區建設所需物資。預計在今年年內,走廊其他項目建設所需物資也將逐漸實現通過瓜港運輸進而帶來貨輪班次的增加。

另外,隨著一批工業企業進駐自由區,其原材料進口以及産品出口也將依賴瓜港。考慮到未來運力需求很大,瓜達爾國際碼頭公司正在加緊規劃碼頭建設二期工程,預計到2020年,瓜港貨物處理能力將達到每年1400萬噸散貨和100萬集裝箱,成為南亞最大的深水港。深夜,碼頭上一片寂靜,但國際航運中心樓內亮起的燈光、樓頂上旋轉的導航雷達以及停靠在母港時刻準備出航的拖輪,顯露出瓜港成長為區域內轉口航運中心的勃勃生機。

如果説碼頭是瓜港的筋骨,那麼自由區則是瓜港的肌體。去年9月份,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在瓜港自由區建設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時,所在地還只是港務局門前的一片荒地。短短數月之內,在同一地點上,一個能容納數百名工人起居工作的現代化營區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營地門前僅一路之隔的工地上,打樁機正在一天24小時連續作業,不久後瓜港自由區的大門將矗立於此。中國港控作為園區業主,一方面正在加緊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臨近碼頭的自由區起步區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60%,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另一方面,還通過退還保證金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前來投資的企業在自身項目施工建設上保證進度,以實現園區自身和區內企業建設同步推進。

絕不走粗放型老路

瓜達爾港像是一枚南北向伸進阿拉伯海的紡錘,沿著東灣公路驅車前往“紡錘”東側頂端的途中,清澈碧藍的海水和海面上五顏六色的小漁船提醒著人們,這裡的生態環境原始且脆弱。胡耀宗副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説,第一次來瓜達爾港看到這一景色時,就下決心在瓜港的發展模式上絕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粗放型老路。但另一方面,瓜達爾港乃至其身後的整個俾路支斯坦省缺乏經濟腹地,一味規避污染而拒絕開工大工業項目又難以真正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了從一開始就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平衡,瓜達爾自由區有限公司與巴方瓜達爾港務局共同設計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最優方案,即在自由區起步區僅引進商貿、輕工等無污染企業,在面積更大的自由區北區則適度引進大工業企業,前提條件是要求企業通過巴方的環評並在生産全程中按高標準採取減排措施。

據悉,預計年産量100萬噸,佔地1200余畝,提供5000個以上就業崗位的某特種鋼材廠有望成為進駐自由區北區的首個大型工業企業。記者在瓜港採訪期間恰巧遇到了為該鋼廠做配套環保設施的企業代表團前來現場勘查。據介紹,這家企業在國內就與該鋼廠有著成熟的合作並使後者成為減排示範企業。通過使用現代化減排技術,鋼廠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明顯影響。鋼企未到,環保先行,體現的正是瓜港建設中對環境和生態的高度重視。除了嚴格控制入駐企業自身的排放外,瓜港自由區還致力於吸引綠色科技領域的公司前來投資,與記者同機的一名乘客就是剛剛完成對自由區北區考察的國內某綠色科技企業代表。據他介紹,通過引進國內在沙地種植方面的先進技術,能夠在幾年之內完成瓜達爾港的綠化改造,變沙海為綠洲,將黃沙烈風馴化為溫潤海風,極大地提高當地的生態宜居水準。

紅利惠及當地百姓

如何讓當地居民從中獲益,是世界各地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面臨的共同問題。面對瓜達爾港當地居民大多數靠近海捕魚為生,受教育水準不高的現實,中國港控作為瓜港的開發和經營者,多管齊下打出了一套惠及當地民生的“組合拳”:

一是因地制宜,將當地人賴以為生的捕魚業做大做強。胡耀宗副總經理向記者介紹,中國港控在瓜港開發上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絕不能讓當地世代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失去生計。因此,結合自由區起步區內將引進海産品加工企業的規劃,力推有關企業以半出售半贈送的方式為當地漁民建造適合遠海捕撈的現代化大型漁船,向漁民提供操作培訓,最終再對其捕獲産品就地收購加工。二是集中培訓,提高當地人專業化技能水準。根據規劃,未來瓜達爾港內將建成一所職業培訓中心,用於向當地居民提供短期職業技能培訓,以迅速提高其參與瓜港建設的能力,逐漸扭轉瓜港建設初期需要大量依靠外來勞動力的局面,提高當地人的參與度和擁有感。三是積極奉獻,為當地提供基礎公共産品。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無償援助的中巴瓜達爾地區法曲兒公立小學是瓜港開發建設為當地民生帶來福祉的一個縮影。將自家土地無償捐出用於學校建設的75歲老人舍爾·莫哈瑪德向記者表示,以前當地的孩子只能到外地去求學,對於貧困家庭來説僅路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得知中國要在當地捐資助學卻遭遇政府徵地難的消息後,他不顧當地土地價格快速攀升帶來的經濟誘惑,只用了兩周的時間就決定捐出自家唯一一塊富餘的土地用作校址。目前,法曲兒小學的學生總數已達到349人,已超過最初設計招生規模一倍以上。另外,由中國紅十字會援助的一座醫院也已經開始建設,總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建成後將為自由區內中巴兩國建設者以及整個瓜達爾港地區居民提供優質可靠的醫療服務。

正是由於為普通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地人對瓜達爾港建設充滿了期待,對中國建設者也充滿了感激。供職于中國港控的巴方員工達度拉·尤素福向記者表示,每當他向當地同胞提到自己在建設瓜港的中國公司工作,都會收穫人們對中國建設者的大量溢美之詞,倍感自豪。在瓜港期間,記者有幸親歷了當地的國慶日閱兵活動,不論是爭相與記者合影留念的普通觀眾,還是參加完檢閱後齊聲高呼“巴基斯坦萬歲、中巴友誼萬歲”的士兵,都由衷地表達出對中巴友誼的讚美。一些別有用心者炮製出中國在瓜達爾搞經濟殖民之謬論可休矣!

離開瓜達爾港的航班逐漸爬升,舷窗外再次出現了完整的紡錘形,沐浴在旭日的金光下,這是夢想照進現實,是“一帶一路”建設為瓜港帶來的金色未來。(經濟日報駐伊斯蘭堡記者梁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