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7年2月26日,美國洛杉磯,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東方IC

中國網新聞2月28日訊 (記者栗衛斌 實習記者李怡辰 樊燚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于當地時間26日在美國好萊塢杜比劇院謝幕。

儘管頒獎禮上鬧出了頒錯獎的“烏龍事件”,讓《愛樂之城》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這部頗受好評的影片還是一舉攬獲6項大獎,艾瑪·斯通也借此獲得最佳女主角獎。而斬獲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 以及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拿到影帝的卡西·阿弗萊克也備受矚目。

當地時間2017年2月26日,美國好萊塢,第89屆奧斯卡頒獎禮(8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舉行。視覺中國

國際化的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全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電影藝人們把獲得奧斯卡獎作為莫大的榮譽,從同行那裏獲得的最高讚美,是他們事業的終極目標。

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音樂的格萊美獎、電視的艾美獎、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隨著電影製作國際化水準的提高,所謂好萊塢電影的定義被模糊。現在,絕大多數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是在美國以外拍攝,英國人每年獲得的奧斯卡提名比例約佔50%。奧斯卡使演員成為國際明星,演員反過來以自身的演技證明奧斯卡不愧是一個識英雄重英雄的一流電影獎。

盤點各國著名電影節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官網公佈,截止2015年,全球有十五個國際A類電影節,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亦在其列。其中,最受公眾關注的“重量級影展”當屬“世界四大國際電影節”,即除了剛謝幕的奧斯卡頒獎禮以外,還包括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

當地時間2016年9月10日,威尼斯,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式紅毯,展映單元劇情片(閉幕片)《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首映禮。南方都市報 視覺中國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

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4年後,威尼斯電影節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于1946年恢復舉行。儘管20世界60年代末因政治原因再遭波折,直到1980年才恢復評獎,但此間仍吸引大批優秀作品參展。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主要目的是提高電影藝術水準。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為電影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和創新力。

威尼斯電影節偏愛亞洲電影,對華語影片也十分重視。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獲得了電影節的認可。而2005年李安的《斷背山》、《色·戒》更是獲得最高獎項金獅獎,李安甚至憑此被授予終身成就獎。近年來,諸多導演和演員組成的“華人評審團”也在威尼斯電影節佔有一席之地。

67屆柏林電影節閉幕式,王全安登臺頒獎 金敏喜獲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視覺中國

德國柏林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援與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第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成功舉辦。

柏林電影節每年舉辦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除了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的“金熊獎”,以及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的“銀熊獎”兩大主獎項之外,柏林電影節還設有頒給有才華的年輕歐洲演員的“流星獎”、以及面向新生代單元設立的 “水晶球獎”等特殊獎項。

1988年,由張藝謀指導的《紅高粱》獲得第38屆西德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成為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中國影片。此外還有《香魂女》、《喜宴》、《圖雅的婚事》、《白日焰火》等中國影片曾擒獲該獎項。

法國戛納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國際電影節之一。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正式競賽”,“導演雙週”,“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六個單元。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的一大特點是不追求場面華麗的大製作電影,而注重電影的藝術性,傾向於觸動人們內心世界的極簡主義和風格化電影,這與追求震撼視聽、大牌明星雲集的好萊塢影片形成了鮮明對比。戛納電影節集合了世界最頂尖的天才導演的作品,而且往往帶有強烈的法國特色,強大的媒體宣傳則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

華語電影在戛納電影節留下了不少足跡。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至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1994年,葛優憑藉《活著》獲得首位華人影帝殊榮。10年後張曼玉更是摘得戛納首位亞洲影后的桂冠。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的“金馬車獎”被首次授予給中國籍導演賈樟柯。

2016年4月25日,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靠三套造型成電影節最美女星,47歲的她完勝小鮮肉。視覺中國

品質是中國電影發展核心

隨著中國電影的地位在全球領域不斷提升,中國電影節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到目前為止,中國最權威的且最專業的電影節已有五個,他們分別是: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金雞百花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其中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世界十五大電影節之一。

電影節是對一個時期內電影的總結與評價。中國電影節在未來的發展中,應以民族文化為根基,擁有開闊的全球化視野,面向世界,建立中國電影與文化的分享平臺,樹立中國電影及中國文化産業的文化自信。

而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仍然離不開對電影品質的不斷追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影院觀眾被分流,“改變”已經是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共同面臨的課題。中國電影必須通過提升品質和科技含量,提供有別於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的觀眾體驗,重建大銀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