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由中國提供融資並建設的瓜達爾港處於世界能源運輸線的咽喉要道,英媒由此展開分析指出,中國成為海上超級大國的雄心比以前要大得多,而瓜達爾港正是這一雄心的一部分。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5日刊登題為《中國的海上超級大國之路》的報道稱,瓜達爾港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但多年來,中國和巴基斯坦一直否認對該港口有任何軍事方面的打算,堅稱那只是一個旨在加強貿易的純商業項目。

伊斯蘭堡一名高級外交部官員稱:“隨著瓜達爾港變得更加活躍,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商業和海軍航行活動都將增加,雖然沒有建立中國永久海軍基地的計劃,但兩國關係正在向海洋延伸。”

報道稱,中國成為海上超級大國的雄心比以前要大得多,而瓜達爾港正是這一雄心的一部分,對全球範圍龐大港口網路的投資,使中國港口運營商成為世界領先者。

調查顯示,中國航運公司運輸的貨物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有6個位於中國;中國海警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海上執法船隊;中國海軍在全球主要大國中發展速度最快;中國的捕魚船隊擁有約20萬艘海洋漁船。

報道稱,“瓜達爾港模式”已經在其他關鍵地點成功複製。在斯里蘭卡、希臘和位於非洲之角的吉布地,中國對民用港口的投資通常伴隨著解放軍海軍艦艇的造訪,在某些情況下還會伴隨宣佈較持久的軍事安排。

新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布希吉特·辛格將之稱為“硬實力的軟投射”。

報道稱,中國在多數海洋領域佔盡優勢。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航運公司的集裝箱運輸量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就集裝箱港口數量而言,中國早已主宰海洋——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裝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國的投資,而2010年時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此外,在全球前十大港口運營商中,中國企業經手的集裝箱數量佔總量的39%,幾乎是第二名國家港口運營商的兩倍。

吸引中國投資的不僅僅是全球大型港口。許多規模較小的港口——包括吉布地、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澳大利亞的達爾文、緬甸馬德島等——也吸引了中國的投資或承建港口的承諾。

研究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企業已完成或宣佈的交易包括至少40個港口項目,總價值約456億美元,另有多筆交易。

美國智庫高級研究員邁克爾·麥克德維特稱,為中國商業船隊佔據主導這幅畫卷繪上最後一筆的是中國的捕魚船隊——其規模世界最大,把第二名遠遠甩在身後。他稱:“就中國而言,海權不僅僅只包括海軍力量,還包括龐大、高效的海警隊伍、世界級的商船和捕魚船隊、全球公認的造船能力,以及獲得或掘取重要海洋資源(特別是魚類)的能力。”

報道稱,加強海上安全的迫切性早已成為中國經常強調的話題,“一帶一路”倡議也成為港口投資的正當理由,這一宏偉計劃旨在復興古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在亞洲、中東、非洲及歐洲的60多個國家促進投資和貿易。

印度洋其他區域在北京統治海洋雄偉藍圖上的地位同樣突出。

報道稱,中國作為海上超級大國的崛起勢必挑戰美國的海上霸主地位,而美國對海洋的控制是保證“美國治下和平”的關鍵要素。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職前夕,中美之間的戰略緊張態勢已經在南海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