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中國網12月18日訊 (記者 郭澤涵)日前,記者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路主題活動來到河北省保定市雄縣,探訪京津冀優質資源援建雄安學校的縮影——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情況。
“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後,2018年,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入駐雄安新區,成為第一批入駐該地的學校之一,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正式掛牌。
夢想空間教室。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掛牌之前,學校管理模式為線性管理,管理制度落後,師資匱乏。掛牌後,以共治、共創、共用的一體化理念為引領,在總校“組團式”幫扶、派駐優秀團隊管理下,雄安校區縮短了管理鏈條,建成了與總校一致的管理架構,同時還摸索出“崗位雙選”的人事制度,規範了教研,組建了“新時代教師研修工作站”,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增加課程類型。
學生的3D列印作品。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在雄安校區的教學樓裏,除了傳統教室,還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書法教室、夢想空間、木工教室、航模室、舞蹈室……
在書法教室,墻壁上和書桌上展示的學生“顏體”毛筆字蒼勁有力、正氣浩然。“練書法要有愛好、有天賦、要勤奮,還要有老師的正確引導。”書法老師王秋軍説,學校從三年級起開設書法課,老師會從每個班裏選出特長生或者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加入書法社團,很多學生學習書法一直持續到六年級。
書法老師王秋軍介紹學生書法作品。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五年級八班班長王胤凱對記者説,對口幫扶後,老師講課更加生動有趣,課堂上同學們可以在適當時機提問,不必太拘謹。大家對於學習的興趣愈加濃厚,學習效率大幅提高。老師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學,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特長,師生間亦師亦友。
王胤凱參加了學校的人工智慧社團。他説,班上60多人每人都報名參加了社團活動,每週有幾節社團課,大家可以去自己喜歡的社團,每位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不單以考試成績論“成敗”。
學生排隊去操場做課間操。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六年級十班的李箏報名參加了志願小導遊社團,每隔兩周都會去雄縣遼宋古棧道做講解員,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李箏説,援建後學校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師上課時還會與學生進行互動。她表示,自己即將升入初中,已選定目標學校,正在備戰迎接畢業考試。
“這兩年,雄安校區的教育生態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孩子的笑臉上就能看出來。”鄭紅彥説,“當孩子眼裏有了光,教育就有了應有的模樣。”
“通過對口幫扶,雄安校區的教學品質、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提高了。從‘農村教育’到‘現代化城市教育’,雄安校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張雙龍説,“雄安的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