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來的時候,這路還是七拐八拐才能到,你看現在,條條大路都通暢,到哪兒都特方便。”在北京上班、廊坊燕郊居住的社區居民車麗麗走在環境優美的社區裏露出“酒窩笑”。
車麗麗的感受不是個例,也不僅僅是在廊坊。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這些年來,三地協同發展程度日漸提高,交通一體化讓道路更暢通,産業合作讓人們更富足,環保聯防聯控聯治讓藍天更多,京津冀職稱資格互認讓專技人員共用協同福利……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的快速構建和緊密落實,給三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鐵公機”提速,交通率先突破
三伏已至,驕陽似火。7月23日,燕郊西出口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做著手頭工作。
燕郊西出口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
“這裡‘五路匯聚’,交通狀況特殊。作為三河連接北京的咽喉要道,有限的通行能力極大影響群眾出行。”中建一局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項目執行經理李飛龍介紹説,該工程建成後將理順交通組織,極大改善擁堵問題,緩解進出京交通壓力,使三河市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
改變,不止於此。6年來,河北省把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打通拓寬“對接路”29條段、1774公里,更多的“斷頭路”“瓶頸路”變成了“舒心路”。太行山、延崇高速公路相繼貫通,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476公里。
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崇禮、大張、呼張鐵路建成投運,“軌道上的京津冀”也正快速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加速建設,“空中的京津冀”乘勢起飛……
京津冀協同發展之“路”越來越通暢,不僅加速推進人流、物流、資訊流等要素市場一體化,更是為京津冀協同向廣度深度拓展創造了條件。
加強産業合作,匯聚強勁動力
早上8點,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A區早市已熱鬧起來。一批批或拎或拖著彩色馬甲袋的批發客來來往往,撕膠帶打包的聲音接連不斷。
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長城網記者 路欽淋 攝
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之一,明珠商貿城自2014年10月起,承接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商戶,目前共吸引商戶一萬餘家,其中,部分商戶在新城買地建廠,服裝産業鏈逐步完備。
“早換地方早紮根。北京道路日漸‘擁擠’,進貨出貨都難,搬遷是大勢所趨。”已在服裝批發行業裏幹了近20年的商戶林美芳十分痛快地轉戰滄州,她説,雖然換了“門”但生意依然“紅”火。
《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6月底,河北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11727個,其中産業活動單位7641個;與京津共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98家,各類産業技術創新聯盟76家,累計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662.9億元。
産業合作,互惠互利。首鋼從北京遷址唐山,在首鋼的示範效應下,曹妃甸與北京的合作駛入快車道;張家口大力承接可再生能源、冰雪運動裝備製造、大數據、文化旅遊等産業,累計落地京津項目203個,投資2309.5億元;雄安新區則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佈局高端高新産業,先後有20余家央企落戶,並不斷從京津新簽約引進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三地發展實力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2014~2018年,京津冀地區生産總值由67290.5億元增加至85140.3億元,增加了17849.8億元。
踐行綠色發展,共用生態紅利
今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施行《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這是京津冀三地首次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立法的成果。
“比如檢出尾氣超標,以前一般會罰款和勸返。現在生態環境部門會出具維修復檢催告單,10個工作日內維修復檢合格才能銷號,否則會被錄入超標排放‘黑名單’,在京津冀‘寸步難行’。”條例實施後,石家莊市鹿泉區機動車環保聯合檢查站站長侯建奎經常現場普法。
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光要保障藍天白雲,還要讓山更綠、水更清、地更凈、湖海更美。
石家莊市世紀公園景色。王汝春 攝
河北強化生態優先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修復,2019年全省完成營造林10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與北京市建立實施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與天津市簽訂第二輪引灤入津上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三地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實現了上下游溯源治污、源頭護水,京津生態屏障更加牢固,三地居民共用生態發展紅利。
“這幾年明顯發現濕地鳥的種類、數量多了,來這裡拍鳥、觀鳥的人也多了。”懷來縣攝影愛好者孫慧軍近日抓拍到了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的黑鸛,喜不自勝。
6年多的發展,京津冀産業、生態、交通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得以實現,協同發展的核心支撐建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攜手共進、風雨同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藍圖將一畫到底,創造無限可能。
航空小鎮建設現場。
進入夏季以來,廊坊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者們不畏酷暑、加班加點,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目前,航空小鎮、臨空服務中心和8條市政路網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建設者們正在用汗水和辛勞將臨空經濟區發展藍圖逐步變為現實。
作為廊坊臨空經濟區首批開工項目,航空小鎮佔地約513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其中一期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共15棟住宅樓,將為臨空經濟區內航企提供高品質生活環境和高水準服務設施。
航空小鎮建設工程項目執行經理董會東告訴記者,目前15棟住宅樓和兩棟商業配套樓主體正在同步施工,進度最快的住宅樓主體已建設至8層。在保證安全生産和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工人進場,組織工人加班加點進行施工,材料方面提前制定現場材料需求計劃,多方面進行材料的採購。
臨空服務中心建設現場。
臨空服務中心主要建設市民服務中心、城市規劃展覽館、商務辦公、會議服務中心、行政辦公中心、商業配套及相關服務配套,是臨空經濟區重要的基礎配套設施之一。
“目前11棟建築主體都在同步施工當中,1000多名工人奮戰在施工一線,確保項目如期完工。”中建八局臨空服務中心項目生産經理段于浩説,“我們積極克服高溫天氣的影響,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為工人們準備了防暑降溫用品,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在臨空經濟區市政路網建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在臨空路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雨污管網已鋪設完畢,工人正在澆築電力隧道,月底即將完成回填,屆時總長13.4公里的8條路網將全部進入路床施工。
連結:河北新發地:已成為京津冀農産品流通重要樞紐
長城網訊(記者劉鑫鵬通訊員李孟岩)“2015年,我們重點承接了北京新發地市場果蔬交易業態;2016年,重點承接了北京多個市場的糧油交易業態;2017年,完成對北京京開五金建材市場的整體承接;2018年,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實現對北京花卉産業集群的集中承接及妥善安置。”談到承接的歷史,河北新發地集團總裁魏樹儉如數家珍。
車輛排隊進入新發地市場。 李孟岩供圖
經過五年的穩定運營,河北新發地陸續承接了北京各大專業批發市場、食品加工及上下游關聯産業,成為京津冀農産品流通的重要樞紐,是輻射華北、西北、東北的農産品“大轉机、大倉儲、大集散”中心。
航拍河北新發地繁忙景象。 李孟岩供圖
如今,河北新發地在一片空地上繪就了一幅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安居樂業的現代新城盛景。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具有獨特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的河北新發地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持續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目前,河北新發地已經成為北京周邊交易體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交易平臺,率先在保障北京蔬果供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蔬果轉机調運站的設立,也標誌著河北新發地已經成為京津冀地區發展日趨成熟的一級批發市場。”魏樹儉介紹,截至目前,河北新發地吸引6800多戶商戶入駐,間接疏解外來在京人口3萬多人,每年減少外地進京交易車輛100余萬輛次。同時,該市場在當地直接帶動就業崗位6200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1.3萬個。
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貨品。 李孟岩供圖
近日,記者在河北新發地走訪看到,在香蕉交易大廳每個冷庫前都配有一個貨車停車位,每個門店有30多平方米的展示位,後面是2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庫。樓上還為每位商戶配有兩間辦公室,用來進行商務洽談。
據了解,聚焦農産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河北新發地已逐漸升級為現代農産品資訊化交易平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的全面應用,河北新發地項目二期將融合“大宗農産品交易、進出口跨境貿易、食品精深加工、智慧冷鏈物流、基地標準化種植、生鮮電商、農産品品牌孵化、食品檢測和追溯、食品文化創意”九大功能,開創農産品全新的現代流通模式。
魏樹儉告訴記者,面對新的重大歷史機遇,河北新發地下一步還將繼續依託平臺的先發優勢,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全面承接北京優質産業資源疏解轉移,成為農産品供應鏈的全新締造者,打造“面向世界、輻射全國、服務保障京津和雄安”的重要戰略支點。
在大潤發京津冀蔬果採配中心,工作人員正準備將蔬果裝車運往北京。 李孟岩供圖
同時,河北新發地二期重點建設智慧冷鏈物流園、食品加工産業園、國際花卉博覽園、馬連道國際茶産業園等項目。目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以及旗下中國供銷農産品批發市場、中國供銷冷鏈物流、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等央企、國企,以及首農、物美等大型業務關聯企業紛紛與河北新發地洽談合作。
“河北新發地將繼續推進京津冀城市群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大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持續發力。”魏樹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