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2日訊(記者 嚴星)永川是長江入渝第一站,臨江河是長江的一級支流,是永川的母親河。11月10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品質發展”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永川興龍湖公園,探訪這裡的水域治理。近幾年,永川加強臨江河水域治理,流域水質明顯改善,成功實現了治理一條河提升一座城的目標。

臨江河發源於永川區寶峰鎮華家寺,全長100公里(永川段88公里),流域面積655平方公里,流經13個鎮街54個村居,在城區三條支流匯聚穿城而過,形如篆文“永”字,永川因此得名。

永川興龍湖公園,池中噴泉噴涌起一道亮麗彩虹。 (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兩千年代黑臭難耐。”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臨江河流域水質逐步由清變濁,成為了黑臭水體。雖然2015年開展了一次大整治,但治理後又出現反彈。

永川區棠城公園治理前後對比。(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

據永川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蔡興隆介紹,2017年3月永川區開啟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累計投入資金19.2億元,新建城鄉污水管網330余公里,維修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區污水管網704公里,新建、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站)78座,持續開展8項專項整治,治理各類污染源43302處,實施城區河道生態修復18.7萬平方米,堅持1013公里河道常態化清漂,建立4項長效監管機制。

永川興龍湖公園,工人正在撈起水中雜物。 (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

據統計,經過治理,永川全區各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臨江河流域城區段消除了黑臭水體,茨壩出境斷面年均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2018年提升到Ⅴ類、2019年提升到Ⅳ類、2020年達到Ⅲ類,一年上一個臺階;小安溪、九龍河流域出境斷面水質逐步提升,2020年穩定達到Ⅲ類。

監測數據顯示,今日臨江河,水質已恢復至昔日水準。(中國網記者 嚴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