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二維碼

今日頭條二維碼

美媒:放棄全球化只會傷害美國企業

中國網8月25日訊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網站20日發佈題為《放棄全球化只會傷害美國企業》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美國政府發動貿易戰以及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引發了外界對美國“去全球化”的廣泛擔憂。美國跨國公司認為,從長期看,這會降低美國自身生産能力,並削弱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文章稱,這場由美國主導的“商業去全球化”最終將會使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陷入孤立,而製造業回遷只能恢復一小部分本土産業鏈。因此,美國公司會奮力抵制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

文章認為,疫情以及美國對華開展“經濟冷戰”將導致全球經濟運作産生巨變,但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原則以及中國在其中的角色將不會改變。其原因主要在於:

美國的技術公司離不開全球市場

美國最領先的科技公司無不依靠全球規模的銷售和運營,以保持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比如半導體、電子産品等産業都需要高水準的研發投入。諸如英特爾、康明斯和蘋果這類企業,如果不能在中國生産和銷售,它們的全球領導地位將遭到重創。

美國對華貿易順差主要來自高附加值産業,逆差主要來自低附加值産業,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高附加值産品市場,並還將繼續快速發展。因此,如果美國在市場準入方面發動對華技術戰爭,對於美國並不是好事。

去全球化不會讓工廠回到美國

絕大多數美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都選擇在當地進行生産和經銷。最近的中美貿易關係已經證實,限制海外生産的零部件或成品進入美國只會增加産品的最終成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曾測算,對華加徵關稅會使每個美國家庭損失620美元。

疫情期間,美國對華貿易赤字有所減少,並非是因為製造業回流,而是因為美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導致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減少。

此外,美國公司在機器人等領域依賴國外生産的廉價部件,這也反過來為美國的高附加值出口創造了條件。因此,限制從鋼鐵到半導體等中間産品的跨境貿易,只會提高各地的價格,對任何國家都不利。

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化

中國正在積極地順應全球化,推動高附加值産業的發展,為“一帶一路”海外項目提供支援,並拓展海外市場的投資和運營。

包括很多央企在內的中國跨國公司,都希望建立起完善且國際化的生産、研發、銷售和運輸網路,利用不同地區的優勢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隨著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中國企業正越發關注海外市場。

美國媒體認為“一帶一路”以苛刻條款向新興市場客戶出售大型項目。但事實上,“一帶一路”有不少規模較小的項目,旨在與東道國在醫療保健、城市交通和其他基礎服務領域進行密切合作——這無非是中國企業尋求全球化的合理舉措而已。

鼓吹“去全球化”的人不僅低估了取代全球供應鏈的難度和代價,還誇大了成本和韌性之間的衝突。很多公司向國外尋求的是智力成果,比如波音787之所以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機型,是因為它的機翼和前機身來自日本,而日本掌握著獨特的碳纖維工程技術。

跨國公司善於適應新的國際環境。除了增加在岸生産和儲備之外,它們還擁有其他增強供應鏈韌性的手段。比如採用雙重供應來源,額外開發與當前風險互補的供應商;比如敦促供應商設立更加靈活的工廠,來進行稀缺産品的生産;比如建立即時資訊共用系統,以便更加迅速地識別和應對風險。更強的韌性並不意味著放棄成本管控,但確實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

歸根結底,全球化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創造了價值,並開發了企業的潛力。全球化並非只惠及中國,美國每年出口價值2.5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這個數字僅次於中國的2.8萬億美元。並且,美國的出口産品大多是高回報的,而且是其整個經濟體中表現最優良的那12%。因此不難看出,一個“去全球化”的世界會奪走美國最好的東西。(編譯: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