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蔣穎。
中國網5月23日訊(記者李智)“今年的全國兩會太特殊了,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國的聲音,來看中國在兩會中展示的中國信心和對於未來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下的中國答案,”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談到最關注的問題,蔣穎稱今年自己將聚焦中國如何能夠繼續穩外資,以及不斷擴大對外資的吸引。“2019年與2020年以來,我們國人見證了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這也造成了很多人對於外資在中國的信心都有些顧慮。”
然而,通過去年到今年3月的多次調研,涉及美國與歐洲多國企業,蔣穎與團隊發現很多外資企業都表示了對中國市場和整個産業鏈完整配置的充足信心。只有少數的企業存在轉移出中國的一些想法,這也是出於商業考慮,特別是在供應鏈安全性和靈活性的狀態下做出的一些安排。
事實上,根據中國美國商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調查,只有不到一成的外資企業認為疫情加速了轉移步伐,更多企業認為中國的比較優勢已然發生變化,依然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中國政府應採取多種措施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穩住現有外資,吸引更多外資。
她強調,總體上來看,外資企業對中國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我們如何能夠不斷地優化我們的營商環境,使得我們的外資能夠穩定和更加信心滿滿地去開拓中國的市場,同時不斷開放,不斷減少我們的短名單和負面清單,有針對性地引進新的外資,這是一個很持久的話題,也是我的提案。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産業集中度、供應鏈效率、勞動力素質和市場潛力等方面,比較優勢十分明顯。中國的比較優勢吸引了更多重視效率、市場和技術創新的高品質外資,未來還應創設更加高品質的營商環境,穩定和留住外資。
鼓勵外企在境內融資
蔣穎告訴記者,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別應該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創設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國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31位,但“合法權利力度”這一指標卻低於全球平均水準,未來應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在疫情期間進行的調查,所有應答企業均表示自己平等享受到了各類財稅支援政策,緩解了經營壓力,對中國政府的復工復産政策措施表示了積極肯定。疫情過後,制訂擴大內需政策時,應繼續堅持“三公”原則,避免出現內外資企業商品和服務差別對待現象。儘管國務院多次強調政府採購不得對外資實行歧視,但落實情況有待改善。資訊發佈、供應商條件劃定以及評標開標等環節均應保證公開透明。
她認為,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供應鏈和資金緊張衝擊著外企在國內的正常經營。政府應與受影響外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了解其具體痛點與需求,比如與外企母國合作,提供零部件包機服務,保證企業在國內生産不“斷鏈”,“未雨綢繆,未來應積極提高航空貨運能力和以空港為中心的貨運樞紐地位,增強供應鏈韌性。在融資支援方面,儘管目前外資企業在境內上市沒有法律障礙,但缺少操作細則,且附加條件繁多,應進一步完善和簡化外資企業在境內上市、發債等操作細則,鼓勵外企在境內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