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2日訊(記者焦元 劉維佳)年關將至,清晨六點的北京站已是人流熙攘。不少人扛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在等待進站。歸鄉的旅客們行色匆匆,卻也三兩攀談,在寒冷的夜色裏露出開心的笑容。也有人在抽煙解乏,看了眼時間猛吸兩口掐掉,向安檢口跑去。各式各樣的北京特産、兒童玩具、老年保健品……正陸續通過安檢口。
K3國際聯運列車整裝待發。中國網記者 焦元 攝
在這熱鬧的春運圖景中,有一趟列車卻顯得有些冷清,它是運作于北京至莫斯科之間的K3次國際聯運列車。這是我國1960年開行的首列國際列車,至今已安全運送來自100多個國家的200多萬名旅客,被譽為"中華第一車"。
與其他人山人海的春運列車不同,發車時間臨近,K3次列車上卻也只有零零散散的數位乘客。記者採訪得知大多數旅客都會在二連浩特站下車,出國的旅客更是寥寥無幾。與隔壁站臺人頭攢動的景象相比,K3次列車甚至顯得有些孤獨。登上列車,車窗上貼的福字和車廂裏裝飾的拉花,才令記者感受到了些許春節的氣息。
儘管乘客不多,但是餐車裏始終能看到一名乘務員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餐車長蔣志欣。今年將是她在列車上度過的第五個大年。春節前夕,記者登上了K3次國際列車,傾聽這位精通英、俄、蒙三國語言的女餐車長講述自己的故事。
遺憾和愧疚:多年不能陪家人過年
望著三三兩兩正在登車的旅客,蔣志欣有些許惆悵。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能夠陪伴家庭的時間十分有限。她工作20多年,基本上每個月她都有半個月的時間在列車上,能堅持到現在少不了家人的支援。
她的父親就是鐵路人,非常理解女兒這份工作的艱苦和辛酸。她的女兒目前正處於高中衝刺階段,“我的閨女十分懂事,她從小就是她姥姥帶大的,我們雖然很少有時間相處,但她很少抱怨,每次我回家的時候她還會抱抱我,對我説辛苦了,每次聽到這些話我心裏頭真的很感動。”説到這兒,蔣志欣的眼眶有些紅,“今年我已經連著第五年在外面過年,大年初三才能回北京,感覺已經好久沒有和家人一起過過年了。我婆婆今年七十多歲,每年都盼著我能回去一起過年,可是我年年都在崗位上沒法離開,感覺自己沒盡到作為一個兒媳婦應盡的義務,心裏太愧疚了。”蔣志欣嘆了口氣説:“下次有機會一定陪家裏人一起過個年,一定陪……”聽到這兒,記者心裏很難受,下一次誰知道是什麼時候呢?
“退了休我就想著踏實在家伺候伺候父母,多陪伴孩子和愛人,把這麼多年虧欠他們的儘量補上,也謝謝他們這麼多年對我的陪伴與支援。”蔣志欣動情的説。
蔣志欣為K3次國際聯運列車餐車進行春節裝飾。中國網記者 焦元 攝
無怨無悔:在青藏鐵路線工作時曾差點沒命
記者被工作中蔣志欣的精神頭所吸引。擺桌布、擦桌子、拖地 ,清晨的微光和車廂的燈光交錯,將她的身影拉長。伴隨著她忙碌的身影,麻利的動作,餐車也變得愈發明亮起來。“您看我像多大?”蔣志欣操著一口純正的京腔向記者問道。當聽到記者回答三十多歲時,蔣志欣爽朗的笑了,“哈哈,我今年都快四十三了,可不是小姑娘了。”
伴隨著柔和的晨光,列車緩緩的駛出了北京站。餐車裏的旅客漸漸散去,蔣志欣也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和記者聊天,在她的口中,記者得知了她的那些往事。
1998年退伍後,蔣志欣來到鐵路,成為了一名餐車乘務員。雖然工作很辛苦,可她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相反,能夠為旅客服務,看到旅客滿意她的服務而豎起大拇指,她打心眼兒裏高興。“看到旅客點讚自己的服務,心裏特高興,當時覺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算什麼。”蔣志欣説。可那時的她不曾料到,一直自信自己身體硬朗健康的她,日後竟會差一點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2006年,蔣志欣擔任青藏鐵路線上的餐車乘務員。那是很平常的一天,列車在早晨到達拉薩站,一切如往常一樣。可過了拉薩站後,她突然開始咳嗽,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她當時想著可能早晨走路走得比較急,有點缺氧,對他們常跑青藏線的乘務員來説缺氧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何況乘務工作任務繁重,自己的缺席會讓同事的負擔加重,所以她就沒有往心裏去,想著再堅持堅持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但是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呼吸愈加急促,天旋地轉的感覺揮之不去,她在去完衛生間後甚至沒有力氣走著出來,最後是自己一點一點爬出來的。最終,她在格爾木站被緊急送進了醫院。
“到了醫院後,醫生説我撿回一條命。”説到這兒,蔣志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據她回憶,到達醫院時她的血氧含量已經遠遠低於正常值,經過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肺水腫,住了一個星期院才出院。這件事之後,她的身體便大不如以前。現在的她已經不能進行劇烈活動,甚至上樓梯都需要十步一緩。儘管如此,我們從始至終都沒有從她口中聽到一句抱怨。“就是不如以前能幹活了,以前能一次搬兩箱飲料,現在得分開搬了。”蔣志欣起身一邊擦著餐桌,一邊輕描淡寫的自嘲了一句。
為春運裝飾完畢的K3國際聯運列車餐車。中國網記者 焦元 攝
任勞任怨:讓每位旅客感受到家的溫暖
“嗚——嗚——”列車拉著長長的汽笛,在夜色中緩緩駛入了二連浩特站,這也是蔣志欣本班工作的最後一站。據蔣志欣介紹,由於中外食品安全法規差異等原因,K3次國際列車的餐車無法走出國門,餐車車廂將會在二連浩特邊境口岸處被卸下,並將在庫中休整四天。四天后,另一趟從莫斯科返程的K4次列車將會挂上該餐車車廂回京。休整期間,蔣志欣將與餐車全體乘務員一起二十四小時對餐車進行日常清潔、保養、保溫,保持餐車一切正常,以便隨時可以服務旅客。
列車穩穩停下,記者望著提著大包小包走下列車的乘客,原以為蔣志欣會歇一口氣,她卻對記者説道:“我得趕緊去車廂前頭看看!”説著,她走到了車廂前部,一邊盯著大小儀錶一邊向記者介紹:“這個是水位表,我們得一直盯著這個以防幹了鍋,那一個是溫度計,我們要保持餐車的溫度,溫度低了就得往鍋爐裏添煤,您看現在的溫度就不行,還得添煤。”説完,她走到旁邊,單手提起一袋煤來,扔到了鍋爐裏,火苗瞬間旺了許多。
在蔣志欣等人精心維護下燃燒旺盛的火爐。中國網記者 焦元 攝
當記者問到蔣志欣在這麼多年的工作中掌握到什麼竅門時,她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還是精細。”從上到下,從裏到外,整個餐車班組在日常工作中都秉承著一絲不茍的理念,力爭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蔣志欣自豪地對記者説:“咱們K3是國際列車,代表的是中國的國際形象,我常常對同事們説,要幹就要把工作幹好,絕不能糊弄,雖然我們這趟列車比較陳舊,但是餐車裏面我們能夠保證一塵不染,因為每次我們都會花至少三個小時來做清潔。”
像大多數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一樣,被旅客誤解甚至刁難是蔣志欣的日常工作中無法避免的事。“有時旅客不理解,不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心裏確實會感到委屈,但是每當旅客稱讚我們的服務,給我們一個微笑,一句‘very good’,我就感覺自己幹的一切都值了。我常常告誡自己和同事,服務行業一定要微笑服務,心裏的情緒不能帶到工作中來,一定要讓每位旅客都能夠在餐車上感受到家的溫暖。”蔣志欣説。
K3國際聯運列車餐車上為春運準備的菜品。中國網記者 焦元 攝
夜色漸深,隆冬時節的二連浩特早已滴水成冰。記者走下餐車後環顧四方,整個站臺都已在嚴寒的寂靜中陷入了沉睡,只有餐車還向外瀰漫著溫暖的氣息。爐火愈發旺盛,跳動的火苗仿佛在讚許和感恩車廂裏還在辛勤工作的蔣志欣和她的同事。
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心滿意足的笑容和從容而堅定的眼神,記者忽然明白,那溫暖列車和旅客的絲絲熱氣不僅是煤炭燃燒産生的熱量,更是千千萬萬像蔣志欣這樣的廣大鐵路工作者們日夜辛勤堅守崗位的付出,以及他們心中對祖國鐵路事業深深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