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橋火車站。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

中國網1月21日訊(記者 李高思)有一條鐵路,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它就是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老京張鐵路,建成于1909年,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111年後的今天,在相同的起點和終點,京張高鐵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智慧化高速鐵路。

新老京張鐵路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國鐵路百餘年實現前從無到有、百餘年後再度創造奇跡的歷程。

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百年老站青龍橋火車站則是這一輝煌歷程的見證者。

已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車的京張高鐵在青龍橋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處穿越而過,與老京張鐵路的“人”字形線路組合成一個“大”字,新老兩條京張鐵路在青龍橋站實現了跨越百年的“握手”。

“竊謂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詹天佑後來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中寫道。京張鐵路建成後,轟動中外,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其社會影響遠超出了工程技術領域。百年滄桑,新老兩條京張鐵路線,也見證了新中國鐵路波瀾壯闊的歷史跨越。

  青龍橋火車站收藏的老車票。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

青龍橋火車站守望京張鐵路百餘年

春節前夕,記者探訪了這座有著112年曆史的小站。小站始建於1908年,坐落在青山和長城懷抱之中,“青龍橋車站”站名是曾任京張鐵路會辦的關冕鈞在1908年題寫,字下方鐫刻著一百年前流行的韋氏拼音字母。漢字從右向左,字母從左向右,中西文化也在此留下了交匯的痕跡。

青灰色的外墻、磚紅色的木門、古老的油燈座、上世紀風格的候車室……作為京張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詹天佑親自設計的青龍橋火車站現在依然保留著百年前的原貌。

青龍橋站不光有編號為“BARROW STEEL1898.SEC435.I.C.R”的中國最古老的鐵軌、老車票等珍貴的老物件,還有很多古老景觀。“民國大總統”徐世昌驗收京張鐵路時工作的貴賓室內,桌上筆墨紙硯俱全,一如百年前的模樣;古樸的候車室裏,依然按舊例懸挂著“男賓候車”和“女賓候車”的指示牌。

記者看到,站房旁一座黑色銅像在向遠山凝望,他就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詹天佑全身銅像為1919年詹天佑逝世後中華工程師學會所立,座碑上書“大總統頒發之碑”,為孫中山題。

  詹天佑銅像。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

詹天佑銅像巍然屹立,銅像下方鐫刻著“詹公天佑之象”。青龍橋火車站站長楊存信説,往年春節期間很多遊客來到這裡,總會問:“‘象’字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像’吧。”起先楊存信自個兒也搞不清楚,心裏還特別不好意思。

據楊存信介紹,為了搞清“像”、“象”之別,他請教了很多學者,從詹天佑嫡孫詹同濟那裏得到答案,原來所用之“象”是代表這尊紀念銅像沒有任何藝術加工,以求見象如見人,是代表詹公原貌的意思,不同於經過藝術加工之藝術塑像。

火車迷們有一句名言:“沒到過青龍橋,算不上真車迷。”還有人説:“百年老站青龍橋,猶如中國鐵路工業的活化石,有著獨特的魅力,在這裡能嗅到一種不一樣的氣息,獲得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希望更多的人走進這座活著的博物館!”

“青龍橋這座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曆史的火車站,其歷史價值已遠遠超出了它的使用價值。”楊存信對記者説。

  長城號停靠在青龍橋火車站。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

楊存信父子倆見證車站一半光陰

如果説青龍橋火車站是百年京張鐵路的見證者,楊存信站長的一生則與這個車站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所謂“生於斯長于斯“,楊存信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就出生在這個車站,工作後也幾乎沒離開過這個車站。

楊存信告訴記者,父親楊寶華1951年調到青龍橋站工作,1981年,楊存信子承父業。算起來,他們父子倆總共在這個車站工作了69年!

楊存信説“一開始他的願望是進工廠當一名普通工人,並不想從事這個工作。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能換其他的工作。”隨著歲數、閱歷的增長,他的想法有了改觀,也漸漸愛上了鐵路。“小時候不清楚這裡的歷史,但工作這麼多年了解了很多關於青龍橋車站的事情。” 楊存信如是説。

青龍橋火車站是現在S2線的必經車站,但是由於不再具備上下乘客條件,車輛在這裡只掉頭,乘客不下車,但這仍然擋不住中外旅客前來體驗的熱情,原因只有一個,這就是車站和詹天佑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工作39年來,楊存信成了青龍橋車站的活字典,他閱讀了大量關於詹天佑和青龍橋的書籍,也收藏了不少珍貴的歷史資料,其中包括192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青龍橋車站照片和京張高鐵地下八達嶺長城站岩石樣本等等。

“111年前,象徵著中國歷史文化的長城與西方的工業文化在青龍橋車站實現了第一次的交匯;而今京張高鐵從我們‘人’字線的下方穿過,象徵著新的京張鐵路又將與老的京張鐵路第二次實現地上與地下的立體交匯。兩次交匯同時發生在我們青龍橋車站,我們這個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間的歷史變遷。”楊存信説。

  楊存信給記者介紹青龍橋火車站。中國網記者 馬曠 攝

“今年的春節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第28個春節了。”楊存信感慨地告訴記者,“除夕那天誰都想在家裏跟一家人團聚,但鐵路工作性質特殊,作為站長我得起到帶頭作用。”春晚一直沒看過,他和家人都已習慣,回家過年的願望,沒有一刻減弱。

作為站長的楊存信,春節期間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市郊S2線的接發任務,保證接發車時列車的安全正點,“雖然是春節放假期間,但列車是正常開的,也不停運,需要在崗位上盯著,”楊存信説,“我們這小車站是可以説是鐵路工作的一個縮影。”

自從被首都博物館確定為工業遺産,楊存信的日常工作就多了一個——為前來參觀的人講解青龍橋火車站的歷史。“春節期間也會有一些遊客到青龍橋參觀遊覽,我們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證遊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