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永飛
十里長街,鐵流滾滾,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他們駕馭新型導彈戰車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千里戈壁,盤馬彎弓,在戰略導彈部隊實兵對抗演練中,他們探索運用新的戰法訓法淬煉新型利劍——
他們是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作為某型導彈“第一營”,一營官兵始終保持備戰先鋒的姿態,以滿腔熱血擔起為國仗劍的重要使命,出色完成多項重大任務,200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導彈發射先鋒營”榮譽稱號,2017年被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2019年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鑄劍先鑄魂,礪劍先勵志
冬雨初霽,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門口,幾名服役期滿的老兵與戰友緊緊擁抱道別。在剛剛舉行的老兵退伍儀式上,陽恩巍、李成鵬等幾名老兵在“講服從不講條件、變身份不變本色”的條幅上鄭重簽名。旅政委章禮信趕來送行,他與老兵一一握手,動情地説:“你們簽下的是赤膽忠誠的名字,留下的是發射一營先鋒旗幟之魂。”
“先鋒旗幟最鮮亮的底色是紅色,先鋒精神最核心的特質是忠誠。”發射一營政治教導員樂焰輝告訴記者,鍛造聽黨話、跟黨走的部隊是全體官兵的共同信念,“我們堅持鑄劍先鑄魂,礪劍先勵志”。
在發射一營,官兵的案頭、床頭擺放著政治理論學習書籍。“一營的兵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樂焰輝説,官兵們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用習主席強軍思想武裝頭腦,鑄牢軍魂。
“祖國,誓死為您而戰。”這是一營官兵立下的錚錚誓詞。那年,旅部受命執行軍事任務,發射一營主動請纓。他們率先奔赴第一線,克服條件惡劣、環境艱苦、強度高等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任務。
枕著敵情睡覺,時刻準備打仗
11月底,獵人意志訓練場上濃煙滾滾,戰士們一頭扎進兩米多深的水槽內,屏氣潛行鑽出,滿眼通紅。
“苦不苦?累不累?”吸了幾口濃煙的記者喘著氣問。可經歷了鑽火圈、涉深水、越壕溝、攀高岩的一營小夥子們,只乾脆利落地用手擦了把臉,“不苦!不累!”在這場訓練中,發射一營營長潘少明和政治教導員樂焰輝衝鋒在前,40多歲的老兵何賢達也絲毫沒有落後。
在發射一營門前,一塊“距離下一場戰爭打響可能還有0天”的標語格外醒目。“戰爭沒有倒計時,隨時準備上戰場。”潘少明説,全營官兵每天枕著敵情睡覺,時刻準備打仗。
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射一營轉型發展的步伐蹄疾步穩。塞北深秋,一種特殊作戰模式下的火力突擊演練正在進行中,一枚枚新型長劍呼嘯而出。試鋒者,正是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這一仗,開創了火箭軍新型作戰模式的先河。潘少明説,去年以來,發射一營在火箭軍率先開創作戰單元由傳統模式向整合融合轉變,探索新老裝備“一營兩型”拓展兼訓新模式,其新訓法進入新一代訓練大綱,在火箭軍部隊推廣。
破除和平積弊,探尋勝戰之道
熟悉先鋒營的人都説,發射一營治軍帶兵實打實、硬碰硬。
“今天訓練場上弄虛作假,等同於未來戰場上投敵。”潘少明説,破除和平積弊,瞄準“真難嚴實”問題,探尋勝戰之道,是一營官兵的共識。
一個週末,一營按訓練計劃準備組織整營平戰轉換和野營部署演練。不巧,颱風登陸後“拐彎”,正好經過演練區。
練還是不練,怎麼練?營黨委進行週密研判後決定:訓練計劃不變,課目一個不減。狂風暴雨中,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在泥濘中完成物資裝載、裝備準備、機動轉進、野營部署等所有訓練課目,留下了“用颱風檢驗訓風”的佳話。
2015年1月,旅部即將發射組建以來的第100枚導彈,任務交到發射一營手中。有人建議:“百箭騰飛事關重大,又趕在一營授稱10週年的節骨眼上,必須組成‘最強單元’上陣。”也有人認為:“天天喊‘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不能一到關鍵時候就‘前怕狼、後怕虎’。”最終,營黨委決定,按照實戰編組,由士官指揮長何賢達帶隊出征。隨著何賢達發出“點火”指令,導彈一飛沖天,命中目標。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