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一營官兵擎旗聚力誓當先鋒。 王傑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龍敏 李永飛 吳遠航)十里長街,鐵流滾滾,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他們駕馭新型導彈戰車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千里戈壁,盤馬彎弓,在戰略導彈部隊實兵對抗演練中,他們探索運用新的戰法訓法淬煉一柄新型利劍。

11月底,被中央軍委授予“導彈發射先鋒營”榮譽稱號的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官兵,兵分兩路完成多項重大軍事任務凱旋歸營,戰車馳騁在中國版圖上寫下一個象徵著勝利的“V”字。

  操作訓練。 王傑 攝

執掌長劍心向黨,馳騁天疆不偏航

12月初,發射一營舉行老兵退伍儀式,陽恩巍、李成鵬等幾名滿服役期的士兵相聚先鋒旗下,在“講服從不講條件、變身份不變本色”的條幅上莊重簽名。

作為全軍某型導彈“第一營”,因戰而生、備戰而強,一茬茬官兵始終篤定一個信念:為國仗劍,責重如山,既要佔領導彈陣地,更要佔領思想陣地。

有名大學生士兵叫韓凱,出國留過學,文化程度高,就是一肚子“歪歪理”。一次教育課後討論,他説:“打仗一靠裝備、二靠技術,理論學好了,就會操作導彈?”

班長何賢達回答説:“學理論不能教你操作導彈,但會讓你懂得為誰操作導彈。”

此事在官兵中引起不小的衝擊,營黨委“一班人”敏感地意識到,網際網路上滑鼠一點要啥有啥,它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世界,面對“網生一代”的青年官兵,加強政治引領才能帶出真正的好兵,這是軍人安身立命之本。

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發射一營官兵被黨的創新理論“磁場”深深吸引,形成構築信仰高地的“新常態”:

——對接官兵活思想,讓理論接上地氣,探索推開原句深學、要句解析、金句點讚、警句拷問“四句”組學模式,開展“強軍思想引領成長”大討論,不斷打牢官兵忠誠底色;

——開辦“理論講習所”,發動官兵人人登臺講好礪劍故事,“先鋒故事會”“礪劍路上DV秀”等講述身邊人身邊事,還請來老典型話歷史講傳統,引導官兵傳承忠誠基因;

——針對青年官兵特點,運用思維導圖繪製“理論學習樹”,建立理論學習微信群,定期組織理論學習分享、網上交流討論等活動,“有問題、去問樹”成為先鋒營的一道風景。

走進發射一營,聽到無數個彰顯“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感人故事。去年,一營擔負作戰單元整合試點先行任務,半數官兵面臨專業和崗位調整,4名班長主動要求“卸任履新”,開始新的學習攻堅。

  成功發射該旅第100發導彈。 王傑 攝

利劍展露新鋒芒,隨時待戰打勝仗

塞北深秋,關山飛雪,一種特殊作戰模式下的火力突擊演練劍拔弩張。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枚新型長劍呼嘯而出,大漠驚雷乍起。

試鋒者,正是“導彈發射先鋒營”。這一仗,開創火箭軍新型作戰模式的先河。

班師歸來,先鋒營舉行了一場特殊儀式,將此次演練的部分實物放進營榮譽室。任務墻上,有兩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1997年10月,組建僅半年多的發射一營奉命出征,成功發射該旅第一發新型導彈;2015年1月,先鋒營再次再次亮劍,打出該旅歷史上第100發導彈。

參加首次發射任務的一級軍士長付張建,是先鋒營的第一批“開拓者”,親歷發射一營22年礪劍征程,他説,從西北高原的“首發告捷”到茫茫戈壁的“百箭騰飛”,一樣的彈道卻展露不一樣鋒芒,百次驚天巨響昭告世人:發射一營正由“導彈發射先鋒”向“強軍打贏先鋒”的轉型發展。

“枕著敵情睡覺、時刻準備打仗”成為戰備常態。一營官兵對照戰備規定,從“戰備器材怎麼擺、拉動物資怎麼裝”等細節嚴摳細訓,全營緊急出動時間壓縮近1/4;每日狀態檢查、每週過戰備日、滾動修訂行動方案等雷打不動,“快速反應值班流程”不斷優化,應急應戰水準持續提升。

圍繞“裝備練到極限、本領練成本能”不斷超越自我。一營官兵反覆錘鍊反應“零時差”、操作“零差錯”、數據“零誤判”硬功,推開“一專多能”“全精全能”強化訓練,培養出一批“金手指”“神瞄手”,在上級比武中奪得100多個第一。立足現有裝備挖潛增效,經過數百次反覆論證試訓,將每個發射單元減少1名號手,新訓法進入新一代訓練大綱,成果在火箭軍部隊推廣。

去年以來,發射一營伴隨調整改革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火箭軍率先開創作戰單元由傳統模式向整合融合轉變,探索新老裝備“一營兩型”拓展兼訓新模式,“雙劍合璧”更添威力。

今年初,一營榮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發射先鋒”戰旗下,又添“強軍標兵”獎盃。一營教導員樂焰輝説,在我們看來,這是先鋒營改革重塑後的一次跨越,更是鍛造過硬基層新的衝鋒。

  導彈發聲瞬間。 王傑 攝

平時作風實打實,戰時才敢硬碰硬

一次戰備拉動,時任營長朱傑在檢查時發現,下士小曾的攜行包裏,裝著一雙39碼的迷彩鞋。他把自己的腳伸出去與小曾“並腳”一比:“你這起碼也得43碼吧?”小曾低頭不説話,朱傑卻偏偏“小題大做”,非得讓他現場換上迷彩鞋。小曾滿臉通紅,急得渾身是汗,也沒能“大腳穿小鞋”。

現任發射一營營長潘少明經常用此事教育官兵,“今天訓練場上弄虛作假,等同於未來戰場上投敵。”

心中裝桿秤,頭頂有把劍。發射一營勇敢破除和平積習這個心中之“敵”,瞄準“真難嚴實”錘鍊勝戰之道,大江南北留下實戰實訓的“礪劍圖”。

一個週末,一營按訓練計劃準備組織整營平戰轉換和野營部署演練。不巧,颱風登陸後臨時“拐彎”,正好經過演練區,有人擔心訓練安全。“練還是不練?怎麼練?”

營黨委進行週密研判後決定,訓練計劃不變,課目一個不減。狂風暴雨中,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在泥濘中完成物資裝載、裝備準備、機動轉進、野營部署等所有訓練課目,從天亮一直幹到傍晚,“用颱風檢驗訓風”。

2015年1月,該旅即將發射組建以來的第100枚導彈,任務交到發射一營手中。有人建議:“百箭騰飛事關重大,又趕在一營授稱10週年的節骨眼上,必須組成‘最強單元’上陣。”也有人認為:“天天喊‘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不能一到關鍵時候就‘前怕狼、後怕虎’。”

“實戰化的風險,黨委要敢擔在肩上,官兵才能放開手腳。”營黨委最終決定,按照實戰編組,由士官指揮長何賢達帶隊,組織沒有實彈發射經驗的號手仗劍出征。

平時執紀如鐵、戰時敢打硬仗,發射“零秒”終於到來。隨著何賢達發出“點火”指令,大地狂飆乍起,導彈一飛沖天,打出了先鋒營的風采,打出了先鋒人的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