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北京-東京論壇今年再次花落北京。作為中日兩國間高層次的民間對話及交流平臺,北京-東京論壇著眼于中日關係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研討,致力於為兩國增信釋疑和化解矛盾提出建議與辦法。創辦15年來,無論中日關係歷經怎樣的波折和起伏,論壇始終承擔著民間對話的歷史使命,為推動中日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今年適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日本開啟令和時代,走向新時代的中日關係面臨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機遇。與此同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處在變革調整的關鍵期。在這種時刻,中日更需要加強溝通,增進相互信任,延續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逐步改善的積極勢頭。這一過程離不開中日兩國民心、民意的支撐。

回顧歷史,今天的中日關係既有著兩國兩千年交往的歷史積澱,也得益於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兩國各界有識之士“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不懈努力。中日的民間交往不僅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補充,還能為政府外交所不能為,深入兩國關係的各個方面,由小而大,影響政府的外交決策。中日兩國國家關係友好,寄希望於中日兩國人民。

值得欣慰的是,兩國民間層面的交流一直沒有中斷,民間友好的基礎在持續發揮著作用。去年,借助《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這一重要契機,中日民間交往發展勢頭迅猛。兩國雙向人員往來超過1100萬人次,其中赴日本中國遊客達到83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中國遊客訪日對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夯實兩國民意基礎發揮了積極作用。中日兩國政府也在為兩國人員交流和互訪創造環境,提供便利條件。例如,雙方將今年定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並決定在未來五年內安排3萬名青少年實現交流互訪。

需要看到,目前中日關係雖實現重回正軌,但兩國國民感情仍有提升的空間。今年北京-東京論壇發佈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中日雙方多項調查數據均持續好轉,但兩國關係發展的民意基礎仍不牢固,兩國公眾受訪者對進一步加深中日關係,尤其是對加深中日兩國國際合作和民間交往抱有較高的期待。

雖然中日交流有較深厚的基礎,但中日友好依然十分脆弱。比起其他國家之間的民心相通,中日民心相通有突出重要的作用。中日兩國關係受民意和相互好感度影響很大,歷史、領土等問題對輿論的影響深刻。兩國民眾對彼此的心態複雜、敏感且脆弱,因此中日友好的民心基礎更值得倍加呵護。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尤其要關注兩國年輕人群的友好基礎,在這一點上,兩國媒體理性平和、具有建設性的聲音彌足珍貴。如何將更加真實、全面、客觀、立體的國家形象傳遞給對方,是兩國媒體需要合力探討的課題。

公共外交潤物細無聲,可以細水長流地彌合分歧、癒合傷口。中日之間開展公共外交十分重要,值得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經濟、文化的交流都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經濟關係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在中日建交幾十年的過程中,以經貿合作為中心的務實合作,給雙方帶來了巨大經濟利益,促使日本各界一直呼籲政府改善對華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轉變。

人文交流更是直接在兩國普通老百姓之間架起了情感的橋梁。比如,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國外文局人民中國雜誌社、日本科學協會共同發起舉辦的“熊貓杯”全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徵文大賽,讓大批日本青少年有機會前往中國訪問交流,增加了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加深了同中國朋友的感情,廣泛播撒了友好種子。其中,在該賽事中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還收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説,希望中日兩國青年加強交流互鑒、增進相互理解、發展長久友誼。今年6月大阪G20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也指出,雙方要拉緊人文紐帶,加強兩國青少年交流,促進兩國民眾相知相親。

此外,中日雙方還在去年簽署了合作攝製電影的協議,為兩國電影業合作鋪平了道路。人文藝術一直有著跨越國界、溝通心靈、增進友誼的特殊作用,在公共外交領域加強這些方面的對話,探討兩國在文化産業領域的合作,無疑將不斷拉近兩國人民心靈的距離。

總之,積極推動中日民心相通,增進兩國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對發展中日關係不可或缺。中日之間難題的解決,最終還要靠兩國人民以民間交流為紐帶,“以民促官”、“以經促政”,長期積累,最後突破難題,形成世代友好的形勢。當前,雙方應充分發揮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民間友好基礎深厚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兩國的文化價值觀共同點,持之以恒開展兩國民眾特別是肩負兩國未來的青少年之間的友好交流,為中日關係改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