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19日訊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500年前,小河邊一聲清囀的鳥鳴,被刀筆刻進採詩官的簡冊,從此開啟了中華民族現實主義詩歌的大門。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與浪漫主義之源《楚辭》共同引領了文人墨客的“風騷精神”。詩歌的源頭都離不開《詩經》,無論我們追溯情感的源頭、思想的源頭、生活的源頭還是詩的源頭,最終都會回到《詩經》,並且從《詩經》重新開始出發。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019年9月8日,在《詩經》的發源地之一,陜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詩經裏”小鎮,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經多次登上過《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平語近人》等節目的楊雨老師開展了《思無邪——回到<詩經>裏》主題講座,與二百餘位慕名而來的聽眾分享了她關於《詩經》這部傳統詩詞經典的見解和感悟。

楊雨教授與講座主持人,“詩詞中國”總策劃包岩女士

孔子的“指定教科書”,不學《詩經》就沒有説話的資本

《史記·孔子世家》有雲:“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楊雨老師告訴我們,“孔子刪詩”的説法並不牢靠,因為根據《左傳》的記載,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樂的那一年,奏樂的順序就已經跟現在我們能看到的《詩經》編排順序差不多一致,那時孔子只有7、8歲。孔子對於《詩經》的最大貢獻其實是“樂正”,也就是對音樂進行校訂、歸類,使“風”“雅”“頌”各得其所。

“《詩經》是孔子的‘指定教科書’——‘不學詩,無以言’,孔子教育自己的弟子和孩子説,你們不學《詩經》,恐怕連説話的資格都沒有,這是因為在春秋時代,人們交流的時候會引用《詩經》裏的句子,如果你聽不懂,就會很尷尬。孔子本人就非常喜歡引用《詩經》”,楊雨老師舉例説,“他誇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説子路這個人,別人有的他不羨慕,也不貪婪。”

“在孔子的教育過程當中,處處引用《詩經》來進行教化和傳播,可以説他奠定了‘詩教’的基礎,並且對於《詩經》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論語·泰伯》裏説,一個人的人格是‘興于詩’——由讀詩開始形成;‘立於禮’——在‘禮’的踐行當中樹立起來;而我們人格的最終的成熟、形成,應該在於‘樂’,所以詩、禮、樂在孔子對於君子人格的培養中應該是三位一體的。”楊雨老師説。

楊雨老師在講座中

“執子之手”講的到底是愛情還是戰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兩句詩出自《邶風·擊鼓》,《擊鼓》是一首戰歌,這兩句本是用於表達戰友之情,現在多用於表達生死不渝的愛情。

有人堅決反對用這兩句詩來表達愛情,認為這是曲解了詩的本意,對此楊雨老師表示“《詩經》那個時代開始,當我們引用詩句來表達我當下情感的時候,就可以允許斷章取義”,所以單用這兩句來表達愛情是沒有問題的。楊雨老師還給大家講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説明瞭這兩句詩的另一種用法:

在央視拍攝某個紀錄片的過程中,楊雨老師給邊防戰士講課時,三十幾個戰士一致認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能講的是戰士與戰馬之間的感情。在遙遠的邊防哨所,戰士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戰馬,他們在與戰馬的朝夕相處中,産生了生死與共的情誼。在小戰士講述戰馬如何在冰河中將他救起的故事時,拍攝團隊淚流滿面。

楊雨老師講到這裡,飽含深情地告訴大家:“從此我講‘執子之手’,都會在‘戰友説’‘愛情説’之後加上‘戰馬説’,並不是只有朱熹和權威學者説得才對,我們的戰士説的也是對的。《詩經》從來沒有離我們太遠,它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每個人生活經歷不同,你能夠領悟到詩經的美都是不一樣的,打動你的那一刻也都是不一樣的。”

楊雨老師在講座中

《詩經》之美,美在實用

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孔子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也就是説,讀《詩經》,可以抒發情志、觀察社會與自然、結交朋友,還可以諷諫怨刺不平之事。楊雨老師將《詩經》的這些功能進一步總結,她列舉了《詩經》在天文、地理、生物、歷史、農業、醫學、政治、軍事、音樂、語言交際等方面的實際運用,詳實、易懂、精彩的例子,讓講座現場掌聲不斷。

楊雨老師還非常幽默地總結了一部用《詩經》追女孩子的“婚戀三部曲”:

第一步,相遇之時,誇女孩“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第二步,交往之時,若遠若近,若即若離,心情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第三步,結婚之時,山盟海誓,需要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講座的最後,楊雨老師告訴大家:詩經延續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讓我們感到美,並且願意傳播這種美,《詩經》內化了我們心靈深處對於美的體會。《詩經》有音律之美、語言之美、思想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實用之美。這樣的美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古人怎麼認識《詩經》的,我們今天依然可以怎麼去認識它,而且還可以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給予《詩經》以重新的詮釋。《詩經》現在依然可以像漢代學者所説的“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而這樣的力量是詩給予我們的,所以在座諸位都和我一樣,對“詩”和“遠方”無比珍惜。

本次講座是“大美詩經裏”第四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頒獎典禮系列活動之一,同系列講座還有中國當代作家、學者、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原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王蒙先生帶來的《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故宮研究院院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先生的《守望風雅》。

此外,“詩詞中國”與“詩經裏”還將聯合舉辦詩經主題采風、詩經主題線上攝影、視頻比賽及主題文創展覽活動,向大眾展現豐富多彩的國學知識與文化傳承,將千年詩意傳唱給世人,讓更多人感知美好生活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