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李金生和村民們聚在孜葉肯·哈利卡拜家。中國網記者 董小迪 攝
中國網7月18日訊(記者 董小迪)位於天山深處的尼勒克縣加哈烏拉斯臺鄉庫克拜村是一個牧業村,全村385戶牧民均為哈薩克族。
庫克拜村的黨支部書記李金生是一名共産黨員,也是新疆20萬“訪惠聚”幹部中的一員,身為漢族的他成了整個村子唯一的“少數民族”。幾年工作下來,這位“少數民族”幹部成了大家的“漢族兒子”。
“李書記把我們當成自家人,他是我的‘漢族兒子’。”村民孜葉肯·哈利卡拜告訴記者,在李金生的帶領下,庫克拜村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資料圖,正在修路中的庫克拜村。受訪者供圖
修路、換房 閉塞村有了新面貌
受交通閉塞、自然條件差等因素影響,庫克拜村村民們一直過著艱苦的牧區生活。“李書記來了以後,帶我們修路、換房子,給我們村帶來了很大變化。”村民阿蘇拜·熱木拜也把李金生稱為自己的“漢族兒子”。
回憶起兒時的生活,村民古麗曼·阿力班拜描述,以前家裏7口人擠在40平方米左右的土房子裏,喝水都要下山打,“現在我們家有200多平米,每個人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還可以洗澡。”
李金生告訴記者,他剛到任的時候,村民們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季節性的澇壩水,出行依靠牧道,到鄉政府30公里的山路,騎馬要走兩個多小時。冬天大雪封山時,幾乎與世隔絕。
“學校也是土坯房,村裏老人看病、孕婦生産都只能靠‘土醫生’,曾有孕婦因救治不及時在半路上去世了。當時我就下了決心,再苦再難也要為這裡的老百姓做點實事,改變這兒貧困落後的面貌。”李金生説。
隨後,李金生開始奔波于縣、鄉、村,推進道路、學校、安全飲水、富民安居等項目。李金生回憶,在推進中,有些村民因修路、挖自來水管道被佔用了一點土地鬧起了情緒,自己就不厭其煩地做工作,還為此掉了些眼淚。
如今,30公里的柏油道路通到了庫克拜村,村民們住進了新蓋的279套富民安居房、喝到了自來水。庫克拜村460平方米學生教室和460平方米雙語幼兒園也已投入使用。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李金生還帶領村民修了5座橋,800平方米的新村活動陣地,1000平米的週轉房。
李金生(右一)和阿黑哈提•努達吾列提(左二)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深入群眾 陳情“釘子戶”變成義務監督員
村裏的“詩人”阿黑哈提•努達吾列提是黨員,因經常陳情、問題不斷,解決一批還有一批,被大家戲稱為“韭菜”。為了真正幫阿黑哈提解決問題,李金生決定親自體驗阿黑哈提的生活、工作,了解他的想法。
李金生告訴記者,通過接觸,他發現阿黑哈提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生活壓力大。
“阿黑哈提的哥嫂早年去世,侄子一直生活在他家,除了照顧家裏老人,他還要供弟弟上學,生活負擔重,遇到事情想不通就去陳情。”找到原因後,李金生當起了疏導員,與阿黑哈提聊天開導他。
李金生還和阿黑哈提結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無論阿黑哈提有什麼事找到他,他都會伸出援手。阿黑哈提的父親告訴記者,每到過年過節,李金生都會帶著禮物來看他,孩子們生病了,李金生也第一時間趕來送錢、幫忙,他也是自己的“漢族兒子”。
問題解決了,曾經的“韭菜”阿黑哈提不僅不再陳情,還成了村裏的義務宣傳員、監督員。最近,阿黑哈提還寫了首詩《讚頌共産黨》。
在庫克拜村,接受過李金生幫助的村民還有很多,無論誰家有事他都會想辦法幫忙。提起李書記,老人們紛紛表示,他是自己“漢族兒子”。
李金生的付出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2014年庫克拜村被評為“全縣黨建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以來李金生多次被加哈烏拉斯臺鄉黨委樹立脫貧攻堅、民族團結、典型人物,2018年他又被評為尼勒克縣十佳尼勒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