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從“劃龍舟”、“佩香囊”到“吃粽子”,現在,人們對端午節的記憶只剩下吃粽子和放假。有學者甚至提出“保衛端午節”,就是要保衛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弘揚愛國精神,多些家國情懷。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為何成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屈原舍小家為大家,心繫國家和人民,卻受排擠誹謗,被流放後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這種人值得紀念。因為,他詮釋著一個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體現出一种家國情懷。

時至今日,端午節不僅為弘揚傳統文化,更為讓我們找到彌足珍貴的家國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與國緊密相連。千萬家好,最小家才能更好,有國才有家,無國哪有家。相信大家對2015年溺斃敘利亞男童艾蘭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仍記憶深刻,這張照片就是無國即無家的最好寫照。

革命戰爭年代,家國情懷很容易産生,“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都是最好詮釋。但和平年代,家國情懷需要厚植並弘揚。家國情懷是接續民族進步的精神紐帶,凝聚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激發個人成長的向上追求。

厚植家國情懷,要牢記歷史使命,心繫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密切關注時代和社會變化,勇於擔當真抓實幹。我們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認清世情、國情、黨情,保持危機意識,與時代共奮進、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共發展。

現今,端午節紀念屈原,絕不僅僅是流於表面形式,而是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傳承和弘揚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

讓中國傳統節日承載家國情懷,永續家國情懷,激發創新、前行的動力,創造更輝煌的“中國奇跡”, 譜寫更精彩的“中國故事”。

(中國網評論員 李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