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胡必亮接受採訪。中國網 李智/攝

中國網北京5月17日訊(記者李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承辦的2019當代中國與世界論壇在北京舉行。該論壇作為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論壇的分議題研討環節,納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總體框架。

出席論壇的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胡必亮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全球性問題不斷涌現。在這樣一個時期,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具有重要意義。

他指出,世界上有觀點認為全球之所以變得不可預測,前景不明,是因為各種文明之間的衝突,“實際上,這種聲音對全球化合作是不利的。如果大家都在鼓吹‘文明衝突’,就沒人去解決問題,也就沒有前景可言。”

胡必亮強調,解決全球性問題恰恰有賴於各個國家和地區間達成普遍共識。要想達成共識,首先是要相互信任,其關鍵在於溝通交流。

談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他認為,應充分利用大會的平臺優勢,促進各民族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在溝通基礎上增進信任,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上所強調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談到中國對亞洲乃至全球治國理政經驗的貢獻,胡必亮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世界提供了很多可供參考的方案。他舉例,一是中國減貧的方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在減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二是生態文明方案。當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重視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但是能提高到生態文明的角度來促進國家的發展,中國是第一個;第三是中國的財稅體制改革。這是一個避免在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發展不均衡的方案,即把中央財政的一部分稅收收入轉移給不發達的地區。如,為了保護三江源,青海省一些地區面臨開發問題,就可以進行轉移支付。既保證財政收入,又保護生態環境。

“中國通過40年改革開放,創造了財富,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供其他亞洲國家參考,”胡必亮告訴記者,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改善沿線國家(其中包括很多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狀況起到了很大作用。

胡必亮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硬聯通”,例如基礎設施建設;也有“軟聯通”,例如民心相通。要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基礎的保障,除了安全保障、資金保障,最重要也最基礎的就是民心保障。

“通過溝通與了解之後,才能支援它。現在很多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證明他們對“一帶一路”是理解的。這也説明包括中國外文局在內的我國諸多對外傳播專業機構,讓世界不斷了解中國做出了很大貢獻,”胡必亮強調,但還應當做更多的工作來提供更好的民心保障,更好地通過講述中國故事,讓全世界特別是亞洲國家更深入地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