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教師,要努力培養優秀的學生;作為從事蔬菜育種工作的科研工作者,要豐富老百姓菜籃子;作為社會公僕,要讓科研成果惠及廣大農民。”50年來,他始終致力於科學研究,堅守教學一線,推動成果普及,他的鑽研精神詮釋了一名愛國者和奮鬥者的赤子之心。他被譽為“中國番茄大王”,他就是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景富。

潛心科學研究圓一個紅色夢想

1962年,剛剛經歷饑荒歲月的李景富即將參加高考。為了改善農民生活,他義無反顧選擇了農業院校作為高考的唯一志願,也正是從那時起,他漸漸走上了番茄的道路。

剛開始搞番茄研究時,中國只有一個品種,市場上都是“洋柿子”的天下。李景富暗下決心:“一定要育出我國自己的品種。”他尋找一切機會蒐集和購買番茄種子,將1000多個雜交一代的番茄品種帶回到實驗室進行雜交培育。

正是有了那14年的堅持,李景富培育出了我國第一批優異的番茄種質資源。有一次,實驗基地的番茄大棚被暴雨淹了,棚裏泥水混做泥漿,穿鞋根本無法行走。已年過古稀的李景富沒有半點猶豫,脫下鞋襪就趟進冰涼泥濘的地裏工作。在場的人都深受震撼和感動,雨水夾著淚水,跟在他身後幹了起來。

如今,李景富已成功育成番茄系列新品種27個,其種子價格每公斤2000~3000元,取代了昂貴的進口品種,實現了番茄品種的國産化。

堅守教學一線育一批卓越人才

“我這輩子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一名人民教師。”李景富説。帶著這種堅定的信念,他再忙都要上講臺,不管多麼疲憊,總是站立授課。如今已75歲高齡的李景富依然堅持每年為學生授課130學時以上,並始終保持著手寫講稿的習慣。

一頂舊帽子,一個黑提包,一雙粘泥鞋,這是李景富的“標配”。這樣一個經常不顧形象、不修邊幅的老人對待上課卻極其認真,即使有些課程已經講授多遍,但他依然反覆修改講稿,時刻將交流學習到的最新科研進展和前沿知識加入到講義之中。

50年來,李景富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04名、博士研究生25名,曾榮獲中華農業英才獎,國家和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勞動模範、省模範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推動成果普及揚一面東農旗幟

這些年來,李景富走遍黑龍江省40多個市縣的所屬鄉鎮,他講在農家炕頭,吃在農家飯桌,睡在農家溫室,聯繫方式全部向農民公開……

農民致富的願望並不總是順利的,有時候甚至要伴隨著辛酸。“在推廣大棚種番茄技術時,我想用育成的番茄品種去農民地裏做實驗。農民不肯,於是我與農民簽訂協議,承諾如果種植番茄品種的農戶收入低於同期種黃瓜的農戶,差額由我全額補償。”李景富説,當時大棚都在郊區,離學校20多裏路,他每天下了課就往大棚跑。最終,番茄售價不但比黃瓜高幾倍,産量也比黃瓜産量高,開闢了農民致富之路。

近年來,李景富加快成果轉化,形成育、繁、推一體化,實現産、學、研結合的番茄品種選育與技術推廣應用體系。使東農系列番茄品種很快推廣到黑龍江省50多個市縣及內蒙、吉林等20個省市及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累計推廣面積達1200余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