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壇廟會現場維持秩序的藺祿平。(資料圖) 王冉 攝 

中國網2月3日訊(記者 金慧慧)還有兩年藺祿平就要退休了。1980年參加工作,成為地壇公園的一名綠化工人,他在這裡守了38年。1985年,首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開幕,藺祿平開始為廟會忙碌,一忙就是34年。

38年間,他走遍了地壇的角角落落。晨曦微露他已在,夕陽西斜他還在,門可羅雀的地壇有他躬身護草的身影,門庭若市的廟會他用雙臂為遊客築起“安全墻”。然而,廟會的表演他從未看過,小吃他從未嘗過,集市他從未逛過……

地壇公園南門裝飾一新。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荒園變身“高顏值”

北京廟會有著悠久的歷史。五朝古都北京曾經寺廟眾多,每逢春節,商販們會在寺廟前設攤售貨,各種遊藝雜技、民間花會在此上演。正月初一到十五是開廟時間,遊人們蜂擁而至,將寺廟圍得水泄不通。

由於歷史原因,北京廟會暫停過一段時間。上世紀80年代,廟會再次回到北京人的生活中。地壇公園的首屆廟會始於1985年,此時藺祿平已在地壇搞綠化5年。

夏日雨後的地壇公園綠樹蔥蔥。(資料圖) 王冉 攝 

“我當時負責看護古樹,地壇公園古樹比較多,怕有人上樹,撅樹枝。”藺祿平告訴中國網記者,那時的地壇公園綠化並不好,園子裏黃土裸露,“刮大風的時候塵土飛揚,根本看不到人。遊客的呢子大衣上沾滿了灰,連後脖頸都是土。”

作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印證了這一點,他在文章中寫道:“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舞獅表演引遊客圍觀。(資料圖) 王冉 攝 

在藺祿平和同事們的悉心打理下,如今,地壇公園草坪面積達15萬平方米,佔公園總面積的45%。每年廟會的前一週,藺祿平都要給草坪降塵。“今年天干,草坪吃水厲害,20噸一車的水每天至少要澆6車。”

地壇公園的道路也經歷了幾番修整,從泥巴路、柏油路到大方磚路,再到廣場磚砌塊路面。“現在的路面很平整,方便清掃,園子也變乾淨了。”藺祿平説。

地壇公園步道兩邊挂滿燈籠。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故宮文創首次入駐地壇廟會

隨著地壇公園“顏值”一起提升的,還有地壇廟會的“文化品位”。“過去廟會有騎驢、騎馬、騎駱駝項目,現在看來檔次太低了。”藺祿平説。

民俗、小吃、年貨是地壇廟會最初的形式,後來逐漸增加了文化元素。地壇廟會新聞發言人張錦梅對中國網記者表示,2016年是一個轉捩點,地壇廟會由商業活動轉向公益文化活動。

遊客觀看快板表演。(資料圖) 王冉 攝 

“這三年的嘗試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人們覺得廟會除了吃喝玩樂,還應多點兒文化氣息,”張錦梅説:“今年的廟會新增了文創元素,引進文創産品、非遺和老字號等,將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起來,帶給遊客更多、更新的文化體驗。”

據了解,今年,地壇廟會設置了80個文創展位,涉及47家文創機構、70多個文創品牌、近萬件文創産品。“宮廷娃娃”“千里江山”和“紙膠帶”等系列故宮文創産品首次入駐地壇廟會,後海兔二爺、敬人紙語和大氣團文化-漢字藝術等文創品牌也加入文創年貨市集。

工作人員正在佈置故宮文創展位。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照顧到各個群體和年齡段的喜好,文創年貨市集不僅為小朋友準備了原創設計兒童傢具,西遊記故事少兒文創衍生品和兒童創意益智玩具,還為愛美的女士準備了創意花藝産品、原創飾品。”張錦梅表示。

文化互動體驗是今年地壇廟會的又一大亮點,由一百餘位設計師共同打造的二十四節氣主題藝術展,涵蓋攝影作品、藝術裝置、有聲讀物、AR互動等多種形式,遊客可以通過看、觸、聽認識全新的二十四節氣。

工作人員緊鑼密鼓地佈置廟會現場。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退休後也來逛一次廟會”

地壇廟會已連續舉辦三十三屆,今年的廟會將於2月5日開幕,持續5天。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假期,地壇公園共接待遊客76.2萬人。“廟會的名聲越來越大,遊客也越來越多,從祖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趕來的都有。”藺祿平滿臉自豪。

趕在遊客入園前到場,送走最後一個遊客後下班,廟會期間,藺祿平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雖然家住地壇附近,藺祿平也只有晚上下班後才能回去。家人心疼他工作辛苦,為他準備好喜歡的飯菜,他卻一口都吃不下。“歲數大了,累了一天,只能喝下幾口粥。”

工作人員為遊客指路。(資料圖) 王冉 攝 

5天廟會,共有2000多名工作人員參與安保工作。“所有的員工都奮鬥在一線,沒有人能和家人一起過年,只要安安全全地迎來、送走遊客,我們心裏比什麼都高興。”藺祿平説,服務好遊客是他們的榮譽。

藺祿平負責維持拜台南門的秩序,地壇的獨家節目——倣清祭地表演在這裡舉行。地壇亦稱方澤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袛的場所,也是我國目前保存完整的規模最大的祭地壇。先後有14位皇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1990年,地壇公園創作了倣清祭地表演。

倣清祭地表演。(資料圖) 王冉 攝 

“這個表演是最受關注的,每年都人山人海。表演結束後我們拉著大繩子,協助遊客有序疏散,不能讓一個人摔倒,”藺祿平説,“這麼多年,雖然守在旁邊,但我從來不知道裏面演的是什麼。每個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一片責任地,必須寸步不離。”

小時候藺祿平沒趕上廟會,工作後就在廟會現場,他卻身負重任。“再過兩年我就退休了,到那個時候,我再帶著家人來地壇逛一逛廟會,看看這麼人趕來看的廟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