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5日訊(記者 張艷玲)《共用住宿服務規範》(簡稱《規範》)今日在北京發佈,我國共用住宿領域有了首個行業自律標準。

《規範》明確了城市民宿社區關係、入住身份核實登記、房源資訊審核機制、衛生服務標準、用戶資訊保護體系、黑名單共用機制、智慧安全設備的使用等。旨在提升共用住宿服務標準化和品質化,強化行業自律。

近年來,我國共用住宿行業發展迅速,未來潛力巨大。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共用住宿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我國共用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約145億元,比上年增長70.6%;參與人數約為7800萬人,其中房客約7600萬人;主要共用住宿平臺的國內房源數量約300萬套;預計到2020年,我國共用住宿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500億元。

北京大學市場與網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表示,共用經濟進入下半場,2018年是共用經濟的輪迴之年、“裸泳”之年、問題之年和監管之年。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蔡紅表示,共用住宿品質上有提升空間,資訊安全、人身財産安全、衛生安全等問題值得關注。另外,共用住宿價格上隨意變動,影響住宿體驗;還有,民宿同質化現象嚴重,監管滯後,有效供給不合理。

陳永偉指出,共用經濟是模式創新還是政策套利,平臺扮演的角色是企業還是市場,是僱主還是合作者,平臺出事誰來監管……這些問題有待研究。目前共用經濟也存在新、舊經濟衝突,存在盈利與擴張、隱私與安全、政府管制與平臺治理等多重矛盾。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未來,共用住宿市場潛力巨大,個性化度假旅遊需求日益旺盛,輕社交時代的非標住宿促進社會和諧。但必須要對共用住宿行業進行規範。

對於如何治理,陳永偉認為,要設計平臺架構和“法律”,明確平臺範圍,做好監管。而蔡紅認為,規範共用住宿需政府、平臺和行業共同努力。政府要健全民宿規範與管理辦法,規範民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房屋安全等級,引導旅客文明住宿與出遊。平臺要提高安全事故處理效率,提高房源門檻準入標準,升級身份識別系統。民宿行業要注重主人精神和情懷,規避盲目投資,適度調控價格。

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指出,《規範》的發佈有利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運營管理,是共用經濟領域推進協同監管的有益探索,希望對政府相關法規、政策制訂提供參考。國家資訊中心首席資訊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指出,制定《規範》是順應共用經濟規範發展的需要,也是共用住宿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的需要。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馮軍認為,共用經濟標準化有利於共用經濟科學發展,有利於保障消費者權益,服務企業“走出去”戰略,應積極推動共用經濟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