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貧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對破解貧困地區水利發展瓶頸,補齊貧困地區水利短板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以來,鄰水解決了41.2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修和整治山坪塘118口,新建渠道18.9公里……水利扶貧項目總投資17897.46萬元,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

告別吃水難,群眾喝上放心水

6月19日,夕陽下的四海鄉方竹村顯得特別寧靜。該村1組的鄭素清老人站在自家的洗衣池旁淘菜,準備晚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方竹村位於華鎣山麓,這裡常年缺水,人畜飲水全靠天,村民生産、生活異常困難。鄭素清從15歲就開始挑水吃。“再也不用四處找水挑水了。”鄭素清指著門前那根挑水的扁擔説,“有了自來水,一家人的生活方便多了,無論是洗衣做飯,還是餵養牲畜,在家中就可完成。”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保障貧困村民喝上潔凈水,是滿足脫貧攻堅中“不愁吃”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鄰水縣持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通過新建蓄水池、架設管道等,不斷改善貧困山區飲水難題,使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喝上放心水。

2018年,鄰水計劃投入1660萬元,新建蓄水池217口、打井576口,安裝管道624.52公里,目前已建設197口中(小)型蓄水池,打好機井560口,安裝各類輸供水管道574.41公里。

破解灌溉難,産業發展有支撐

灌溉難,是制約不少貧困村産業發展的瓶頸。

6月15日,城北鎮馬林村獼猴桃基地,幾十名當地村民正在基地裏搭建獼猴桃樁。

“多虧山上建起了水渠,將水引到村裏,發展起了産業。”拉網、除草……一年下來,貧困村民謝爵端可在基地掙得5000元左右的務工收入,他對摘掉貧困帽很有信心。

以前馬林村非常缺水,全村202戶、684人和700多畝耕地用水,全靠4口山坪塘,遇到乾旱季節,村民四處找水吃。因為缺水嚴重,村上的産業發展也成了一大難題。

2017年,縣水務局為該村實施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修建了蓄水池、排灌溝渠、生産便道,還為村上的産業配套安裝了灌溉管網。得益於農田水利精準灌溉工程的實施,村上的産業發展起來了,昔日的荒山坡變成了獼猴桃基地。

水利扶貧,改變了馬林村的産業結構,改變了那裏的經濟狀況,也改變了許多農戶的生活。

近年來,鄰水縣持續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建成一大批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蓄、引、提並舉的農田水利灌溉體系,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對保障農田灌溉用水,緩解用水矛盾,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促進貧困村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擰緊水龍頭,農民增收有保障

6月14日,觀音橋鎮大安村農業示範區,自動高效節水灌溉系統正在為柑橘樹噴水。散開的水霧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光芒。

不一會兒,果樹下的泥土就被水霧浸透,變得鬆軟濕潤。管理人員輕輕點了一下電腦上的控制開關,所有的噴頭停止工作。

灌溉控制系統採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氣象站採集光照強度、溫度、濕度、水面蒸發量、大氣壓力、風向、風力大小等數據,設置種植物需水量以及生態環境控制值。自動化系統可在電腦和手機上發出指令進行遠端灌溉,操作簡單,省時省力,1000畝作物每年可省下七八萬元的灌溉成本,群眾的認可度非常高。高效節能灌溉控制系統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在灌溉的同時,向土壤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

鄰水的貧困村多處於山區或丘陵地帶,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開採率低,屬水資源緊缺地區。近年來,鄰水縣不斷加大農業節水設施投入力度,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先進的農耕農藝節水技術,先後建設完成了觀音橋鎮大安、王家壩等村有機蔬菜基地,柑子鎮繆氏葡萄園節水灌溉基地等農業節水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