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鄰水縣九龍鎮羊鹿灘村文化廣場上,一群文藝老人圍在一起,有的拉二胡,有的吹號,有的彈琴,還有的在唱歌,一片歡樂景象。
民樂團、腰鼓隊、舞蹈隊、管樂隊……隨著鄰水縣文化扶貧行動的深入開展,羊鹿灘村五六支文藝隊相繼成立。如今,每逢重要節慶,羊鹿灘村都要組織文藝演出,所有演出節目均由本村村民擔綱。“村民劉鳳挺還編寫了10余則快板,弘揚脫貧不等不靠、勤勞苦幹、自強奮鬥等正能量。”羊鹿灘村第一書記張建文説。
扶貧先扶志。羊鹿灘村的故事正是鄰水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依託當地自身優勢進行文化扶貧的成果。
送文化下鄉 提振脫貧精氣神
“這個小品太好看了!貼合我們生活實際,告訴我們脫貧要自力更生。”“是呀,黨的政策好,我們自己也要更努力,絕不能拖後腿。”近日,鄰水縣文化館的演員們為城南鎮磬明村村民送去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村民們一邊觀看節目,一邊樂呵呵地交談著。
作為鄰水縣送文化下鄉的主力軍,該縣文化館的演員們足跡遍佈鄰水三山兩槽。
近年來,鄰水縣在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中,為提高節目創作演出水準,推出高品質、貼近群眾生活、展現群眾身邊故事的節目,組織專業文藝人才將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編創成情景劇、小品、戲曲等,精心編排了許多反映“四好”村建設、脫貧典型、歌唱鄰水新面貌等貼近群眾生活的歌、舞等優秀文藝節目,並將這些文藝節目送到群眾家門口,受到群眾歡迎。
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生活的優秀文藝節目讓廣大群眾在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感人的藝術氛圍中,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以及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常態化開展的送文化下鄉活動,既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帶動了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通過文化扶貧,解放了群眾思想,拓寬了群眾發展思路,增強了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的思想意識。
建文化院壩 豐富百姓生活
“鍛鍊鍛鍊身體,精氣神足了,生活也更有盼頭了!”5月22日清晨,正在甘壩鄉蘇家村文化院壩晨練的村民蘇乾奎、蘇坤珍笑著説到。
5月22日晚,九龍鎮羊鹿灘村文化院壩上,近百名村民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
…………
近年來,鄰水縣文廣新局把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建設作為倡導貧困村新生活新風尚的載體,將群眾追求幸福、享受生活、渴望脫貧等各種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在大力推進文化專項扶貧中,結合各鄉鎮的鄉風民俗和地域文化特徵,建成集文化宣傳、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文化活動於一體的文化院壩。
農村文化院壩的建成投用,讓貧困群眾有了自己的舞臺,生活也悄悄發生了變化。以前扎堆聊天、打麻將等現象,正被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取代,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面貌的改變以及農村文化的繁榮,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鄰水縣文廣新局局長肖莉介紹,該縣在不斷推進文化院壩建設的同時,還為152個貧困村各公開招募1名文化志願者,採用“專”“群”結合、“送”“種”結合、“樂”“教”結合方式,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閱讀、民俗民風展演、籃球比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百姓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廣電入戶 打通致富新渠道
坐在沙發上,伴著茶香,將電視頻道鎖定在CCTV7,收看自己最喜歡的“致富經”欄目……這對太和鄉火炮鋪村貧困村民陳敬明來説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2017年,縣文廣新局為其安裝了“戶戶通”,讓他可以收看到的電視節目增加到了幾十套。
為打通貧困群眾致富資訊“通道”,鄰水縣于2016年開始發展地面無線數字電視,先後投資300萬元,建設無線前端1個、高山發射站1座,建成地面無線數字電視基礎網路,可為用戶傳輸包括市縣本地節目、中央電視臺加密節目等32套電視節目。針對有線、無線數字電視信號無法覆蓋的高山河谷盲區地帶,完成了2066個自然村直播衛星“村村通”建設,農村電視“戶戶通”用戶達31856戶。今年,該縣將再為8893戶貧困戶每戶安裝一套電視“戶戶通”設備,屆時,4.07萬戶貧困群眾將走上科技致富道路。到今年底,全縣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將達100%,152個貧困村將全面實現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