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劉燁在海南三亞參加了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主辦,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的“5.23世界海龜日主題宣傳活動暨中國海龜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劉燁被聯盟授予“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形象大使”稱號,並宣讀了保護海龜等水生野生動物的倡議書。海龜日前夕,劉燁專程赴西沙群島放生在非法貿易中罰沒的海龜。劉燁表示:“每個人都可以用最簡單的行動來保護海龜:不把垃圾和塑膠丟棄在海裏或沙灘上,也不購買任何用海龜製作的商品。”‍

劉燁在西沙群島放生在執法中罰沒的海龜攝影:北京波賽冬潛水俱樂部

因受人類活動影響,世界上全部七種海龜目前都有滅絕風險。造成海龜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包括:兼捕和誤捕、棲息地破壞、海洋垃圾和塑膠、全球氣候變化。但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海龜蛋、肉和殼的需求導致的非法捕撈和貿易。為保護海龜,《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全部七種海龜列入附錄I,禁止海龜極其製品的國際貿易。中國自從1981年開始成為CITES締約國,並於1988年將在中國水域能夠發現的五種海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法》保護。所有對於海龜的抓捕,購買,出售,運輸,持有和使用都是違法行為。但是,海龜非法貿易依然存在。近年來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礁三角區(Coral Triangle)區域滋生了幾條主要的走私網路。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17年之間在此區域至少發生了10起針對海龜的非法交易,查獲走私海龜活體和屍體超過1100隻。儘管各相關國家的政府部門加大了打擊非法貿易的力度,但是在高利潤的驅使下,仍然有很多中國和東南亞漁民和商家從事海龜非法貿易。

除了將海龜列為國家保護動物和打擊非法貿易,我國還建立了一些海龜棲息地自然保護區來保護海龜的築巢地,例如廣東省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海龜保護站。三沙七連嶼保護站自建立以來,已經成功將海龜巢穴從2014年的52個提高到2016年的152個。這些保護區對於海龜種群的延續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作為海洋生物製品供應和加工中心的海南省,還出臺了更嚴格的措施來控制海洋生物的製作和交易。為鼓勵漁民以旅遊業等為營生手段,停止從事非法捕撈,海南出臺了《海南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行動計劃(2017-2020年)》。而2017年初開始生效的《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禁止了任何形式的珊瑚、硨磲及其製品的生産銷售活動。儘管這項規定不直接用於保護海龜,但它間接地打擊了加工海龜製品的非法經濟。

在國內,一直以來都有加強針對海龜合法保護力度的呼籲。農業農村部于2016年回應人大代表黃細花的提案中承諾,將在下一次修訂國家保護動物名單時,把海龜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建立一個完善的追蹤、監控、舉報系統可以提高販賣海龜的風險和違法成本,也能鼓勵漁民放歸或將誤捕的海龜交給援救中心。而另一方面,由於與中國有關的海龜交易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問題,針對海龜非法貿易的有效的執法需要聯合所有相關國家和地區政府。如果貿易國通過與來源國加強執法合作,並與轉机國聯合打擊走私,將會取得顯著的效果。野生救援北京首席代表史蒂夫表示:“除了加強立法和聯合執法行動,有效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在提升公眾對‘買賣海龜製品是違法行為’的意識方面也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針對旅遊行業。只有加強宣傳教育,讓公眾了解海龜的瀕危狀況,減少需求和消費,海龜的未來才有希望。”